“有很多硬仗要打”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扶贫领域点多面广,是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中央单位中任务最重的。承担定点帮扶的贫困县约占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数的42%。
截至目前,央企定点扶贫的246个贫困县中,有219个已宣布脱贫摘帽或正在检查验收,约占央企定点扶贫县数量的90%。在2019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工作中,评价为“好”和“较好”的中央企业超过了90%。
尽管成绩单亮眼,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却不敢放松。在国资委党委近日召开的央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视频会议上,他表示:“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有很多硬仗要打。”
瞄准高质量 因地制宜
脱贫增收,产业是基础支撑。
据了解,中央企业在脱贫攻坚战中,始终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结合企业所处行业领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大力培育深度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能源电力央企深入开展新能源扶贫项目。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投等央企,在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光伏扶贫,将大部分收益分配给村集体和“无业可扶、无力脱困”的贫困群众。
文旅央企则精心打造贫困地区旅游项目。中国旅游集团在贫困县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旅游项目,把定点帮扶的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制作发展为特色体验项目,带动当地村民增收,目前尼西乡每户做黑陶年平均收入达到八九万元。中国三峡集团结合重庆市巫山县实际,量身定制特色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累计帮助2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带动2000余人稳定就业。
众多央企因地制宜,走出了特色扶贫路。例如,国家能源集团2018年以来持续探索在四川省宁城、普格等县改变“靠天吃饭”态势,带领彝族群众利用阳光充足、早晚温差大发展高寒山区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其中高山草莓年产4万~5万斤,毛收入80万~100万元。
扶志又扶智 赋岗赋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央企业注重增强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意识和发展观念,注重传授贫困群众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
这其中,有提供岗位的就业扶贫——中国建材、中国远洋海运、中国化学工程等央企,多次在定点扶贫县举办专场招聘会,在招聘条件上倾斜照顾,还设置了挖掘机操作工、装载机操作工、爆破工等专门岗位,月薪6000元以上。
2018年12月,云南省永善县莲峰镇新店村的唐煌通过中国建材专场招聘会,应聘到中材矿山所属临沧分公司上岗,目前已经转正。唐煌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环境、生活、待遇都很好。”
这其中,有“一站式”的帮扶行动——资助学生、援建学校、提升能力、解决就业。
例如,兵器装备集团推进物质、心理“双关爱”,开展援建学校行动(18所)、助学行动(1.2万人次)、暖冬行动(1.5万套被褥),让贫困学生有尊严地接受素质教育。
这其中,还有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扶贫项目,让脱贫、励志的种子生根发芽——中国中铁设计施工的云南普通高中项目,总投资63.6亿元,2020年1月3日开工,计划8月底前投入使用。新建43所高中,将显著改善云南省高中办学条件。
合力奔小康 模式创新
国务院国资委和央企在开展扶贫的同时,通过组织社会资源,形成了扶贫合力。其中最大的动作,莫过于国资委推动组建了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央企扶贫基金”)。通过打造扶贫资本运作平台,带动各类资本到贫困地区投资,为贫困地区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探索出一条市场化扶贫的路子。
央企扶贫基金于2016年10月17日设立,由全部中央企业共同出资,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全资设立的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投创益”)被选定为基金管理人。经过3次募资,央企扶贫基金规模目前已超310亿元。
在国资委的指导下,国投创益立足管好、用好基金,目前已完成投资220多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100亿元,投资项目90个,覆盖全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投资项目涵盖现代农业、矿产资源、装备制造、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多个行业,带动42万贫困地区人口就业,每年为就业人口提供收入35亿元。
记者了解到,中央企业2020年定点扶贫各项指标任务已经明确。央企努力克服疫情对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承诺对246个定点扶贫县投入无偿帮扶资金32.01亿元,比上年计划数增加6.92亿元。
有关人士表示,在攻克最后的绝对贫困堡垒的同时,巩固好已有的脱贫成果仍然难度不小。有的地方产业基础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就业不稳定。
“国资委和央企将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帮助贫困地区,为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国资央企力量。”郝鹏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