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综合 > 正文

张玉环的人生"下半场"27年欠缺 还需慢慢弥补

2020-08-10 07:46:55     评论:0

原标题:张玉环的人生“下半场”27年欠缺还需慢慢弥补

回归现实,张玉环也明白,对于失去的27年,他还需要用许多精力去填补,不管是重返社会的技能,还是缺失的亲情。张玉环还想等,等到自己心里彻底“没有疙瘩”的那一天到来。

“被羁押时间最长的申冤者”张玉环,在他53岁时终于出狱了。

戴着一朵红得耀眼的大红花,踩着鞭炮声,张玉环回到了阔别27年的张家村。

一切都与想的不同了

关于“回家”的场景,这几个月以来,张玉环在狱中曾设想过好几次,但当他真正回到家乡时,却发现一切与他所想的不同:村子里过去的泥路,纷纷变成了水泥路、沥青路,沿着523省道的两旁,新盖起了漂亮的小楼房,转弯进入到张家村后,便是一排排老式的红色砖瓦房。村庄里多数的房子都已无人居住,如今依旧留守在村庄里的人家约莫只有十几户,尽是老人或带小孩的中年妇女。过去张玉环和兄长张民强所居住的老宅早已破败不堪,房顶上片瓦无存,屋子里只堆砌些朽木砖块,墙角更是长满青苔。而紧邻老宅的一侧,是张玉环的母亲张炳莲所居住的老房子,房子仅一层半,楼梯处设了一个鸡舍。

而在房子的对面——当年两个受害男童的家,一个早已夷为平地,只留下一棵树栽种在那儿,周围的杂草已有一米多高;而另一个房屋,看上去也是荒废多时。

但环境的变化抵不过世事变化:父亲离世,母亲已驼背白发,妻子改嫁,身份证没了,名下的田地也没了……张玉环还没来得及适应这一切,就被蜂拥而至的媒体以及闻讯赶来的求助者们“围堵”了。

同样被信息“围堵”的还有一群帮张玉环回家的人——张玉环的代理律师王飞,最早介入张玉环案的记者曹映兰,张玉环的兄长张民强以及前妻宋小女。用王飞律师的话来说,从张玉环自己到家属,再从记者到律师,这个案子里的每一环,都是不可或缺的;而用曹映兰的话说,与其从张玉环案上总结经验,不如去从制度设计上查漏补缺。

“最想有个家”

8月9日上午10时,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了张玉环暂居的“家”。

自8月4日张玉环出狱以来,以往一向宁静凋敝的张家村,顿时热闹了许多。由于前去探访的人络绎不绝,张玉环的母亲以及张玉环本人明显开始有些“吃不消”。为了让一家人的生活得以恢复平静,也为让张玉环享受孙辈们承欢膝下之乐,小儿子张保刚在县城老区,花了1000块左右,租下一套有着30多年楼龄的老楼梯房,四房一厅,居住着张玉环的两对儿子儿媳,以及孙辈们。张玉环也终于得以清净一些。

张玉环告诉记者,由于家里的房子早已破败不堪,近几日回乡后,他不得不辗转在自己的哥哥、妹夫家居住。面对如今日新月异的生活,张玉环感到颇为陌生,因此家人们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陪伴他,教他使用遥控器、空调、热水壶、电风扇等。采访时,房间内的空调温度被无意中调成了“制热”模式,张玉环只好一边擦汗一边接受采访,十多分钟后,直到儿子张保刚进门才察觉室温不对。

前妻宋小女花了1800元送给他的手机,张玉环也用起来格外局促。“(儿子)教了我几天,还没完全学会接电话和打电话,有时候还需要小孙女来教我。我现在什么都不会,还不如五六岁的小孩子。”张玉环说。

目前的张玉环,在适应社会方面格外吃力,他的吃穿住行几乎都离不开家人。“我哥哥、妹夫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每次在不同的家里转来转去,我都睡不着。感觉像没有固定自己的家,所以我儿子就在外面暂时租了个房子,等村里安静了之后,我们再回去。”

张玉环格外想回去,回到村子里。他对未来的计划并不多,只想要一栋房子,拿回家里的地,晚年只想平平淡淡地耕地劳作,陪在母亲身边尽孝度过。对于县城里的生活,他多少会觉得陌生。8月8日,张玉环在儿子的陪同下,到县城里好好逛了一圈,“二十多年前,路上都是自行车,现在全都是小车,看着像几十年前的上海。”张玉环笑称。

张玉环告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那个时候,他的梦想就是“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缺位多年的“爸爸”

这个梦想曾经离张玉环很近。

他依然记得,二十多年前,自己还是一个木工,20世纪90年代,他便经常会辗转于上海、福建两地干活,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在春耕和秋收时回村里,帮家里干农活。张玉环说,过去在监狱里,他还经常会梦到过去,梦里他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宋小女陪他一同在田里干活,偶尔帮他搭把手。

然而,在张玉环离开家后,宋小女一家却遭遇到村子里人的排挤,宋小女不得不一人带着4岁和3岁的两个儿子离开村庄,投奔到哥哥们的家里;之后,宋小女前往深圳打工,大儿子交给张炳莲抚养,小儿子交给了自己的父亲抚养。2000年,宋小女被查出癌症,迫于无奈,她选择了改嫁。两年后,宋小女得以接儿子们同住。

对于爸爸,张保仁和张保刚都格外生疏。他们很少会喊出“爸”这个称呼,对于继父,他们称呼是“老爷子”,而对于张玉环,他们幼时也只有在书信中时才会接触到。其实宋小女曾无数次向孩子们讲过“爸爸的故事”:“你们的爸爸很顾家,如果平时我们有什么想吃的东西,他都会去县城里买;家里妈妈,还有你们的衣服、鞋子全部都是他买来的,他买的尺寸总是很合适。”但是转述而来的“爸爸”,却让张保仁、张保刚兄弟俩依然感到陌生。张保刚第一次对父亲的印象,是在他七八岁时——当时张玉环开庭,兄弟俩远远地在后方看着,“就见他带着个脚铐脚链,很可怜的样子”。

“爸爸”这个词给兄弟俩所带来的,似乎不是温情,尤其是对于从小生活在村子里的张保仁来说。“我哥他经历的痛苦比我多,所以我非常理解他。”张保刚说,他曾无数次见到有同村的孩子把哥哥压在地上欺负,每次都是张保刚跑上前帮哥哥打回去。

“家族情感很复杂”

“你们只看到了当时的场面,但是整个场面背后的情感是很复杂的。”张保仁在提及当初第一次见到爸爸的反应时如是回答:“如果我们的见面重新再来一次,我也会那么做,我不后悔。因为我的母亲,真的为父亲付出了很多。”张保仁说:“包括现在,在父亲回来之后,我们所有的儿孙都一直围绕在父亲这边,孩子们都是我母亲慢慢带大的,但是在她那边,就只有她一个人,我可以想到,她的情绪多少还是会有些失落。”张保仁告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希望可以帮他转达给所有人,对于他们家庭中的个人,请不要再过多干涉,因为他们家人之间欠缺的沟通还需要慢慢弥补。

张玉环对儿子,以及前妻的理解也正在一步步加深。他意识到,这二十多年里,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采访时,有一位记者告诉他,“你知道吗?宋小女说,你欠她一个拥抱”“宋小女说,你的赔偿款她一分不要”……对网络世界一无所知的张玉环当即便有些发愣。

他告诉记者,如今宋小女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我感到亏欠她,她为我的事情付出了许许多多,相信以后我们肯定也还会继续有联系。我对她的经历感到同情,也没想到她对我这么有情有义,她所做的一切都超乎我的意料。”

不过,如今张玉环有自己的乐趣。孙儿们特别爱黏着张玉环,特别是小孙女一诺。往往记者在一旁采访,小女孩便会凑到张玉环身旁蹦蹦跳跳,时不时还亲一下爷爷;另一个小孙儿则一边看着手头的童话书,一边把脚搁在了张玉环的背上。

张玉环格外享受来自孙辈们的亲昵,孩子们吵闹,他从来都是在一旁笑呵呵地看着。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们都是苦日子过来的,有个温饱就知足了。”而至于后续的很多事情,他还不想去想,只希望走一步,算一步。

“我是堂堂正正回来的”

张玉环告诉记者,这些天,他走进村庄时,会特意与村子里熟悉的亲友邻里们打招呼,“我觉得我是堂堂正正地回来的。”

张玉环“回去”了,但是,也有人“逃离”了。

在回到村子里以后,张玉环听村里人提起了当年那两个受害男童的家庭境况:受害男童张振伟的母亲刘荷花,在张玉环入狱后不久,她的次子在第二年时也不慎落水出事,接连的打击让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尽管后来她又生了两个儿子,但张玉环案再审的消息让她夜不能寐,刘荷花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好难受,天天睡不着。”在张玉环回来不久,她便离开了村子。

另一个受害男童的家庭同样也遭遇了不幸。在儿子遇害的第二年,全家人便早已搬离村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受害男童的母亲舒爱兰便质问:“如果他不是凶手,那谁是凶手?”

这种疑云笼罩了整个村子。记者走访村民时交谈发现,依然有部分村民对张玉环案平反一事表示不理解,有人怀疑他有关系,有人怀疑他是“钻法律空子”。

“我们看网上说,他是‘疑罪从无’,并不是完全没罪,只是证据不足而已。”一位外姓的中年农妇告诉记者:“村子里,不相信他的人还是会有。”

张玉环听说了这些质疑后,露出无奈和惊异的神情,“为什么还会有人怀疑?”他说。他坚信,只有找出真凶,才能还自己一个彻底的清白。尽管他知道后续的追责过程将会格外漫长,但是他依然想坚持。每一个帮助张玉环回家的人,从“曹映兰”们到“王飞”们,也都盼着能等到拨云见日的时刻。

  责任编辑:

今日推荐

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11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致辞。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详细]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京举行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详细]

天天学习|中南海月刊(2022.09)

天天学习金色九月,喜迎丰收。9月,一个个瞬间令人难忘: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决定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出席中央军委晋升上将军衔仪式颁发命令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出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