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预报是核心技术,要提高预报的精准度,要努力发展核心技术,这是关键。”准确度方面,王建捷表示,当前天气预报是以数值预报为基础,预报员应用综合知识和经验来进行研判做出最后的结论。当前,在数值预报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一是已经建成了自主研发的完整数值预报体系,包括确定性预报和集合预报,集合预报是可以预报天气发展的不确定性。
另外,从精细度上分析,1998年全球模式分辨率是110公里,覆盖中国区域的区域模式分辨率为50公里。现在的全球模式分辨率是25公里,在中国区域分辨率精细到3公里,这样的核心技术对预报的精细度和精准度起着很好的支撑作用。
他还表示,现在我国天气预报的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8%,但在2004年准确率只是接近80%。“现在暴雨预报准确率也提高了很多,世界气象组织在全球对定量降水预报的准确率评分标准叫做TS评分,在98、99年时评分为零点零几,现在已经达到0.2,指数有着成倍的增加。”
及时度方面,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王志华指出,将预报预警信息传递到老百姓手里,特别是受灾害影响比较大的公众手里,这一直是各级政府主导推进的工作。气象部门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尽最大努力做出的尽量精准的预报以后,希望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到老百姓的手里。
“1998年主要是以电视和广播传播为主,当时老百姓主要通过电视渠道收看天气预报。而现在新媒体日益发展,我们通过电视、电台、手机、网站、热线电话和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把气象服务信息传达给社会公众,获取信息更加便捷,表述方式更容易理解,气象科普宣传也更加形象,更加通俗一些。”王志华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