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以礼相待是修养。
“人不敬我,是我无才;我不敬人,是我无德;人不容我,是我无能;我不容人,是我无量;
别人如果对于自己没有一份宽容,或许是自己没有具备才德,但是当自己对于别人没有宽容之心的时候,这便是自己的教养问题了。
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太过于的计较一些东西,学会以宽容待人。
《中庸》之中说:礼是约束人行为规范的一个标准,是品格修养的一个具体体现。
要求我们从自己的位置出发,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遵循着一切适度的原则,不做出越轨的行为。也不逃避自己应承担的一份责任,这便是礼的具体体现。
《中庸》之中有这样一句话: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祭祀天地的礼节,是用来回报皇天后土之功德,祭祀寺庙的礼节是用来报答祖先的恩德,如果明白了祭天祭地的礼节和四时举行的禘常诸祭的意义,那么治理国家就如同手掌上的东西给别人看一样容易了。
这一句话讲述的是治国的道理,但是对于每一个人的人生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中庸之中讲“礼”是一个中庸的体现,礼是一种合理和适度,并非我们通俗所理解的形式,也不是礼貌的意思,而是懂得一种维系生平衡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人敬重,承担责任,宽容以待,这也是自我修养的问题。
而礼所体现的地方,就是在与人相处的一个过程中。
指责他人的过错,要稍作一些保留,不要太过于的攻击,要采用一些适当委婉暗示的比喻,让对方自然的去领悟,不要太露骨。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一旦发生矛盾和争执的时候,也要以礼相待,不要太过于的激进攻击,其实这样做是合理的,否则就是一种愚蠢,不但对自己没有好处,还会适得其反。
看似逞得一时口舌之快,或者一时占了上风,但是从长久来说,不懂得以礼相待,太过于锱铢必较,损害的也是自己长久的人生。
攻人之过勿太严,当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其可从。
此语意思就是说:“责备别人的过错,不要太过于的严厉苛责,要考虑对方能不能接受,而教导别人行善,也不要期望过高,也想要想想对方能否做到。”
与人相处,最重要的一个智慧,就是宽容,这也是以礼相待的一个核心。
得饶人处且饶人,处处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替别人考虑,这样才能更加公正客观,也不会让别人觉得你不近人情,否则得理不饶人,还会让自己的言行大打折扣。
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个人叫陆慧晓,他清廉无争,处事得当,即便是与部下有矛盾和不和谐的地方,都会在两人分别的时候以礼送行。
后来有人就对他说:“长史的职务是非常高贵和尊严的,不应该过分的谦虚。”
这个时候陆慧晓却说:“我生性最讨厌那些不遵守礼仪规范的人,所以我不允许自己不懂得以礼相待的道理。”
所以“礼”不单是一种涵养,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荀子曾经认为:不仅对于贤能的人应当有礼,对于不贤能的人也应当有礼。
这就好像孔子所说的,对待别人有没有礼仪礼相待,并非是看在别人的面子上,而是取决于自己的修为。
因为别人贤能不够,就换一副面孔对待別人,如果用这样的一种心态去生活,也体现你自己的心情之卑劣,所以要学会尊重别人,以礼相待。
本文由墨书国学原创,学习《中庸》智慧,以智慧修身养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