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综合 > 正文

杨时不畏惧严寒,为进一步学习雪天站门外,终为国家作出贡献

2019-10-01 13:41:28   来源:东方头条   评论:0

说到宋朝最著名的几个人物,大家应该想到的都是皇帝和范仲淹等有名之士,但是如果说到杨时,大家可能就不是特别熟悉了,其实杨时也是一个非常有名气的人物,说到这里小编就要跟大家说一说程门立雪这个典故了,他就是这个成语典故当中的男主角之一。当时的杨时已经中了进士,因为当时有一位非常有名气的学者叫程灝,当时他和弟弟程颐讲学讲得非常有名气,所以很多人都特别想当他的徒弟,因此杨时也特别想成为这二人之一的徒弟,于是他便来到了程灝门下来求教,但是后来程灝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死了,杨时十分难过,但是他难过的同时也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的师父死了,他要继续为自己的深造和学习再找一位老师,否则他就不能够再继续学习知识了。

于是他便又认了程颐做自己的老师,而当时的他已经40多岁了,某天中午他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所以他就和另一位同学一同到老师门前去请教,当时天上下着大雪,他们到达老师家门口的时候发现陈老师已经睡着了,所以为了让老师能够睡个好的午觉,他就和另一位学生站在门外等候,因为雪越下越大,等到程老师醒来之后才发现两位学生站在门外,于是就赶紧把他们叫到屋里来,这个时候屋外的积雪已经特别厚了,而杨时和这位同学走过来的地方都留下了特别深的脚印,于是就留下了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典故,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程门立雪。其实杨时在这一次事件当中虽然只是角色之一,但是他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个时候的他非常好学,已经能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而且在40岁的时候仍然能够放低自己的身价前去拜访老师真的是非常不容易,如今的学生很少有能够在大雪天仍然到老师家中去请教了,这样的精神的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正是因为有了杨时这种好学的心理以及不怕吃苦和尊重老师的精神,让他以后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能够从小事当中体现出来的,比如一个人的品格或者是性格,像杨时这样的人,尽管年纪比较大了,但是仍然没有放弃过学习,而如今像他一样大的中年人似乎都已经放弃了,继续进修。像他这样努力而有非常谦虚的人,在政治方面肯定是会有一番举措的,他在当官的时候一直精心的研究理学,而且还在政治上,特别有所作为。

在他担任地方管理的时候,不管是到哪个地方,都有对民众有利的政策,只要他一离开民众们就会一直思念他从来不曾忘记,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得出来,杨时的确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好官。他本人目前有着非常好的治理才能,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刚正不阿的人,据说当年他在围观的时候一直都没有害怕过权贵,总是按照自己的见识和想法据理力争,他的一切行动都能够看得出来,他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而且当时的宰相非常受宠,而那个时候的宰相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蔡京,他是当时有名气的坏人,面对这样的奸臣,杨时能够做到上书指责,而且还希望朝廷能够废除这个奸人,尽管他的这些做法并没有延缓王朝的衰败,但是可以说他的存在也是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存在之一。

其实他并不是到了中年的时候才非常好学的,小的时候他就天资非常聪明,在有时他就经常读佛学,等到少年的时候又攻读儒学,可以说是非常有文化的一个人了,那个时候的他就被大家称作是神童,他不仅能够做诗文,还能够研究歌赋,当时的他8岁就能够作诗,9岁就能够作赋,得到了不少人的称赞和点评,凭借着自己聪明的智慧以及他的好学和努力,他终于在24岁的时候登上了状元榜,做官之后的他也一直秉承着自己的内心想法,从来没有和坏人同流合污,可没有被官场上的诱惑所威胁,一直兢兢业业的做着自己,而且在他做官期间他还治理了水患,当时情况是这样的,浏阳县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旱灾,很多农民都没有任何收获。

那个时候他就立刻向朝廷上书反映灾情,让朝廷给灾区及时拨款,后来他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又遭遇了水灾,其实天气往往是这样的,在一场旱灾过后,第2年往往都会迎来涝灾,所以杨时做县令的时候,听取了乡民们的意见,带领百姓建筑了一个湖,用这些水来灌溉农田。在这一系列措施下,百姓们终于可以吃到河鲜和蔬菜了。这就足以证明杨时是一个非常有见解的人,他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是官员,所以就忽略百姓的意见,可见做了一个好的官员,还是要像杨时一样,接触基层百姓才可以。当官多年来,他不但造福了不少百姓,而且还让自己的名气广为传播,到了晚年的时候他不再做官,选择了隐居龟山,又被称为龟山先生,到现在为止都有着很大的名声。

  责任编辑:

今日推荐

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11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致辞。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详细]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京举行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详细]

天天学习|中南海月刊(2022.09)

天天学习金色九月,喜迎丰收。9月,一个个瞬间令人难忘: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决定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出席中央军委晋升上将军衔仪式颁发命令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出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