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群星闪耀的蜀汉将领中破格提拔了魏延,将镇守汉中的要任交给了他。魏延也没辜负刘备的殷殷期望,在他履职的十年间,汉中一直固若金汤,兴军犯境的敌人被他屡屡挫败。阳谿之战便是魏延守卫汉中最精彩的一战,也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
一、阳谿之战的背景
诸葛亮开始北伐后,曹魏和蜀汉之间开启了无休止的战争模式。蜀汉建兴六年春,诸葛亮兵出祁山,攻占陇西三郡,使“关中响震”,迫使魏明帝不得不亲自西镇长安。但是随着街亭之失,诸葛亮前功尽弃,被迫撤军。同年冬,魏军在与东吴的石亭之战中惨败,诸葛亮趁机由陈仓道出散关,攻打陈仓城二十余日,因粮草不继而退。建兴七年春,诸葛亮率将军陈式等人兵出建威,逼退魏雍州刺史郭淮,夺取武都、阴平二郡。
蜀汉军队连续三次入侵,让曹魏方面不堪其扰,屡屡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蜀汉建兴八年(曹魏太和四年),在大司马曹真的建议下,魏明帝决定转守为攻,分路发起伐蜀作战。曹军的部署是:曹真由子午谷南下,司马懿从西城沿汉水西进,张郃由褒斜道进军,郭淮从武威经陇右大道东进,四路大军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同时进攻汉中。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三国志·魏书·曹真传》
四路大军中,曹真、司马懿和张郃需要穿过地势险峻的秦岭和大巴山,道路崎岖难行,后勤转运困难,地形易于防守不利于进攻,加之蜀军早已扼守险要,以逸待劳,因此这三路大军虽然兵力雄厚,但对蜀军的威胁并不大。而陇西军可以选择相对平坦开阔的陇右大道开进,沿着当年曹操平定汉中的路线直取阳平关,侧击汉中蜀军侧背,在四路魏军中对汉中构成的威胁最大。因此,诸葛亮从后方紧急增调了两万军队,一面固守成固、赤坂两个军事要塞,准备迎击东面三路曹军,一面派魏延、吴壹跳至外线,主动前出截击陇西魏军,御敌于国门之外。
二、阳谿之战过程简述
建兴八年九月,当魏军斗志昂扬地向汉中开进时,黄河流域和汉水流域遭遇了长达近一个月的大雨侵袭,引发了流域性的洪水泛滥。史载“大霖雨三十余日”、“伊、洛、河、汉水溢”,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魏军的行动受到严重阻碍,“六军困于山谷之间,进无所略,退又不得”,后勤供应也难以为继,不得已之间,东面三路魏军只得被迫撤军,而陇西军从武威南下,由于没有受到天气的困扰,一路进展顺利,和蜀军在阳谿遭遇,发生了激烈地交战。史料对这场战役着墨不多,零星见于《三国志》中:
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汉中。丞相亮待之於城固、赤阪,大雨道绝,真等皆还。是岁,魏延破魏雍州刺史郭淮于阳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三国志·蜀书·魏延传》
车骑高劲,惟其泛爱,以弱制强,不陷危坠……建兴八年,(吴壹)与魏延入南安界,破魏将费瑶,徙亭侯,进封高阳乡侯,迁左将军。——《三国志·蜀书·杨戏传·季汉辅臣赞》
虽然史料简缺,但还是给我们透露出几个重要信息:1、魏延、吴壹率领的是偏师,兵力远逊于魏军,属于“以弱制强”;2、魏延、吴壹已经深入魏境,达到了陇西的南安郡(今甘肃陇西县一带),属于远离后方的跨境奔袭;3、主场作战的魏军惨败,遭到了重大损失。
魏军的统帅郭淮官拜雍州刺史,是一员长期征战在关陇地区的沙场老将。汉中之战时夏侯渊阵亡,魏军“几至倾覆”,就是这个郭淮力挽狂澜,避免了全面崩溃的危险。魏延能在实力薄弱的情况下将这样一员名将打得大败而归,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魏延是从基层靠军功成长起来的将领,“善养士卒,勇猛过人”,有过硬的作战能力和丰富的军事经验,手下士卒也都训练有素,久经战场洗礼。
第二,蜀军远途奔袭,具有一定的突然性,郭淮对蜀军敢于深入魏境发动反击作战缺乏清醒的认识,准备不够充分。
第三,南安郡地区是羌族、氐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曹魏的统治基础薄弱,由于曹魏政权多次采取屠杀和强制迁徙的政策,当地民众对魏军有强烈的逆反心理,相反对蜀汉军队较为认同。
第四,南安郡毗邻的武都、阴平二郡已在第三次北伐时被蜀汉收复,可以为魏延、吴壹提供后勤支撑,魏延也可以进退自如,不必过多考虑孤军深入的风险性。
三、阳谿之战的影响
阳谿之战虽然规模不大,名气不高,但还是有着其独特的政治意义、军事意义和战略意义。
首先,四路伐蜀是魏国少有的主动进攻作战,此战中三路大军因天时不利,将实战被迫变成了一场“野外拉练”,阳谿兵败更是让曹魏君臣心理上蒙上了一层阴影,华歆、王肃、杨阜等人都向魏明帝上书,认为伐蜀灭吴的时机远未成熟,决策层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外战略,曹魏对蜀汉又重新采取了守势。 阳谿之战过后,一直到延熙七年的十五年中,魏军没有主动向蜀出动一兵一卒。
其次,阳谿之战不仅使魏军兵力遭受损失,后勤和经济也受到严重破坏,以至于次年魏军粮草储备严重不足,“陇右无谷”,不得不强征羌、胡等少数民族粮食以济军食。诸葛亮则趁机再次兵出祁山,取得卤城之战的胜利。可以说,是阳谿之战为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创造了经济条件。
再次,阳谿之战消弱了魏军在陇右地区的军事存在,巩固了此前收复的武都、阴平二郡的安全,同时提高了蜀汉政权在羌、氐等少数民族中的影响力。
此外,对魏延本人而言,阳谿之战是他的得意之作,他的军事生涯在这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在以往的进攻作战中,魏延都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数次提出分兵的计划都被诸葛亮否决,常有怀才不遇的感觉,“叹恨己才用之不尽”。此次阳谿之战让他大放异彩、功成名就,不仅军事才华得以充分自由地发挥,个人的价值得到了实现,而且“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成为蜀汉将领中名副其实的“一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