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综合 > 正文

中唐涅槃经变如何阐明涅槃深意?

2019-09-20 08:35:21   来源:东方头条   评论:0

公元9世纪中叶,中原仍然流行涅槃经变,莫高窟也遗存了四铺涅槃经变,分别为莫高窟44窟、92窟、158窟和185窟。莫高窟92窟的涅槃经变画在覆斗形窟顶四坡,莫高窟仅此一例。西坡画临终遗教与诸天最后供养。北坡残存西角,有释迦牟尼涅槃像上半身,摩耶夫人举哀,须跋陀罗身先入灭以及马、牛、鸟供养。东坡全毁。而塑绘合璧的158窟是中唐最特别的。

莫高窟158窟的涅槃经变既不同于隋代的单幅多情节,也有异于初、盛唐的多幅多情节,而是兼容两者的新形式。其特征是以主尊释迦牟尼像为中心,周围的壁画从各个角度渲染,烘托主尊塑像所显现的主体思想,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莫高窟158窟内景

洞窟紧靠西壁设宽1.43米的通长大台,台上塑涅槃像,身长15.6米。窟顶中央及四坡画“九方净土”,加上佛坛中间所画“下方净土”,共同组成“十方净土”。地面紧靠南壁塑迦叶佛立像,紧靠北壁塑弥勒佛倚坐像,与西壁佛坛上的释迦涅槃像,组成竖三世佛群像。就整体布局而言,尽管塑像壁画主要是突出涅槃,但也强调极乐世界,据此可知窟主可能是一位净土信仰者。

迦叶奔丧

迦叶高举双手,扑向佛棺,号啕大哭,痛不欲生之状跃然纸上。迦叶左右画二弟子,紧紧抱住迦叶,也表现出伤心欲绝状。迦叶右下侧画阿难倒地的瞬间。此图将佛弟子的悲伤刻画得淋漓尽致。

中唐 莫高窟158窟 南壁

先看主尊释迦牟尼像。涅槃是大乘佛教修行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小乘教派却认为涅槃是“灰身灭智,捐形绝虑”,实质上就是赞颂死亡,不利于佛教的发展。大乘反对这种消极的涅槃观,并在《大般涅槃经》中把涅槃概括为四德——常、乐、我、净★。莫高窟158窟的主尊释迦牟尼像,就成功地融显了涅槃四德。

帝王举哀

按照《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下《圣躯廓润品》的说法,释迦涅槃后,迦毗罗等八国国王“即将臣从,疾往拘尸”,“号哭悲哀,闷绝躄地”。画师把迦毗罗等八国国王改画为吐蕃赞普、华夏皇帝以及中亚、南亚诸国国王等十余人。哀悼情状十分惨烈,如实反映西域诸国的丧葬习俗,是一幅珍贵的民俗史画。

中唐 莫高窟158窟 北壁

帝王举哀之割耳

据《梁书》卷五十四记载,滑国(位于今阿姆河之南)人,穿小袖长身袍,“父母死,其子截一耳,葬讫即吉”。画面与此记载大致相合。

中唐 莫高窟158窟 北壁

西壁所画的菩萨、比丘像,以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进一步烘托出常、乐、我、净的境界。上排画十九身菩萨。菩萨是大乘修行者,是候补佛,觉悟很高,深知释迦涅槃其实是达到了最高的理想境界,因此他们的神情不是悲伤、号哭,而是羡慕、憧憬。菩萨的这种心理活动,在南起第八身菩萨的神态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下排画十七身比丘,他们是小乘修行者,觉悟低,以为释迦如同凡人一样死了,所以一个个如子丧父,号啕大哭,痛不欲生。这种表现手法,在盛唐148窟入般涅槃图中已见端倪,而158窟则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究其渊源,无疑是来自中原。据记载,中原名画家吴道子曾于公元742年在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开元寺画涅槃像,画中也以号哭的比丘与淡然的菩萨营造强烈的对比气氛。敦煌壁画显然受到中原影响。

北壁绘帝王举哀图。帝王中最前面的是吐蕃赞普,这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莫高窟壁画布局的特征之一,凡有吐蕃赞普出现,总是位于前列。赞普右侧画戴冕旒的华夏皇帝。其余十三人大概是中国西部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以及中亚、南亚国家的国王,皆作沉痛哀悼状,其中有的以刀割耳鼻,有的以刀剑剖胸,十分惨烈。在莫高窟44窟西壁涅槃经变上,致哀的国王中也有人以刀剜眼。这些都是中国西部少数民族以及中亚、南亚国家的丧葬习俗。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逝世时,“四夷之人入仕于朝及来朝贡者数百人,闻丧者恸哭,剪发、剺面、割耳,流血洒地。”在撒马尔干东北的片基肯特出土的举悼图中有生动的图像,可以清楚看到两人割耳,一人割鼻。吐蕃民族也有类似的习俗,《通典》记载吐蕃赞普死后,有臣子用四尺木枝自刺两肋,以死殉葬。图中右下角以剑剖刺心的人,就有些像吐蕃人。由于这种惨烈的哀悼习俗不合汉人习惯,所以在中唐以前的敦煌涅槃图像中从未出现过。

天龙八部之龙

天龙八部护法神也求佛接受他们的最后供养。八部护法神为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此图为龙,以头戴龙冠作为象征。

中唐 莫高窟158窟 西壁南侧

诸鸟供养

《大般涅槃经》卷一《寿命品》说:释迦即将涅槃,有二十恒河沙“诸飞鸟王”,“持诸花果”,来作最后供养。隋代420窟的诸鸟供养是一铺独立的说法图,到唐代则分散到经变的上部或下部。此图位于上部,画一只鸟嘴衔鲜花,飞向佛所作最后供养。

中唐 莫高窟158窟 西壁

北壁右上角画比丘优波离到忉利天宫向佛母摩耶夫人报丧。优波离对面画一妇女,从宫殿内冲出,这是表现摩耶夫人惊悉噩耗,痛不欲生。优波离右侧画一贵妇带着侍女乘云而下,是表现摩耶夫人奔丧。同期的44窟西壁南侧上角也画优波离上忉利天宫向佛母摩耶夫人报丧的情节,画旁有十行榜题,内容与敦煌写经北6629号《大般涅槃经佛为摩耶夫人说偈品经》相差无几,该经属《佛母经》,可见中唐时期由中国僧人编撰的《佛母经》已广泛应用于壁画创作,但同时158窟涅槃经变中不再画释迦再生为母说法,说明吐蕃统治时期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淡化。

外道幸灾乐祸

外道幸灾乐祸图最早见于莫高窟148窟,榜题为“外道六师”。其中三人跳舞,一人翻跟斗,二人指手划脚。图为其中一人,双手击腰鼓起舞,庆贺释迦去世。人物刻画得生动活泼,符合敦煌壁画中的外道形象。

中唐 莫高窟158窟 佛坛东向面北侧

2-6-8 诸天供养 (见此处图) 《大般涅槃经》卷下说释迦佛即将涅槃,“诸天于空……种种供养”。西壁上部画许多飞天,情趣各异。图中这身飞天双手持璎珞,从空而下,向佛供养。

中唐 莫高窟158窟 西壁

佛床东壁也画供养及举哀场面。这些题材,尤其是六师外道幸灾乐祸图,与前述西、南、北三壁的壁画相呼应,更进一步烘托出主尊涅槃的主题。

中唐以后,敦煌涅槃经变便开始式微。原来张议潮收复敦煌后,敦煌居民普遍沉浸在收复的喜悦中,由于涅槃毕竟含有死亡的意思,因此,涅槃经变便被场面热闹的《劳度叉斗圣变》所取代。

公元1036年,西夏占领敦煌,此后莫高窟仍未再画涅槃经变,但周边的西千佛洞等处尚存六铺涅槃经变,画面规模较小,情节也简单,例如榆林窟2窟,仅在文殊菩萨上部边沿很不显眼的地方画两小块。知识库

★常、乐、我、净

大乘佛教认为,一旦证入涅槃,佛身即会具有真正的“常乐我净”四个特性,称为“涅槃四德”。常,即永恒常在;乐,即无痛苦充满欢乐(称“大乐”);我,即法身(“大我”);净,即断除一切烦恼(“大净”)。

均分舍利

南坡残存西下角,画均分舍利与两鹿供养。须弥座上放置舍利,一位居士正在分发舍利。右侧两鹿面向西坡,属于西坡临终遗教图的一部分,表现鹿王赶来求佛接受二鹿最后供养。鹿王嘴里衔着鲜花,刻画颇为生动。

中唐 莫高窟92窟 窟顶南坡

右侧是入般涅槃图,左侧是焚棺图。此图情节已简化,举哀人物大大减少,但人物刻画还算生动,线描也较熟练。

(来源:网上客)

  责任编辑:

今日推荐

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11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致辞。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详细]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京举行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详细]

天天学习|中南海月刊(2022.09)

天天学习金色九月,喜迎丰收。9月,一个个瞬间令人难忘: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决定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出席中央军委晋升上将军衔仪式颁发命令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出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