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临近第二年春,钱塘江的江水依旧冰凉,本应寂寥的岸边,此刻却聚集满了人群,面露悲伤。
因为王阳明跳江自尽的说法,这时已经在大明朝文臣圈子里面传了开来,随后从钱塘江中捞出的王阳明的帽子和鞋子,证实了这一事实。
外加上王阳明亲手撰写的遗书,当时几乎所有人即使不愿意,但也都不得不在心底里承认了这个不愿承认的既定事实,就连他的家人和好友也都伤心断绝。
如果这时有人肯愿意仔细观察四周人的表情,他或许便会发现,有那么一个人的眼中,却是闪烁出了一缕此时不该有的亮光,似乎包含着些许兴奋。
湛若水
这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湛若水。明朝仅有的可以和王阳明相提并论的思想家,世宗嘉靖初,官南京祭酒、礼部侍郎。后历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创立了“甘泉学派”,终至自成理学的一大门派,与王阳明的“阳明学”被时人并称为“王湛之学。
他此刻确实很兴奋,他当然和王阳明没有仇,甚至还是知心好友,难得知己,他的兴奋是因为他知道,他的好友王阳明此刻已经逃出生天,躲过了大太监刘瑾的追杀,投江自杀不过是个把戏。
湛若水回到家里,再也忍不住,抚掌大笑,感慨道:“何为英雄欺人也,此乃英雄欺人也。”
身为王阳明的知己,自然了解他的为人,知道王阳明是一个内心极其强大的人,断然不会选择自杀,如果没有那封遗书的话,湛若水或许还不敢保证,恰恰是那封遗书告诉了他,他的好友早已做好了逃生的准备,现在说不定正在哪家商船上吃着花酒呢。
这实在是冤枉了王阳明,因为他现在的状况,简直是糟糕的不能再糟糕了,别说花酒了,连口像样的汤水都没有,饥寒交迫,浑身上下没有丝毫力气,也没有住的地方,就那么躺在一间落魄寺庙里,冷冽的月光从房顶的一个又一个大窟窿中落下,王阳明迷茫而又惶恐的回顾起不久前所作的那一个决定究竟是否正确。
那一天,奸宦刘瑾终于张开了自己的獠牙,上书参他的一众言官,该下狱的下狱,该上刑的上刑,更是活生生打死了监察御史蒋钦,血溅无门,在其淫威之下,整个朝廷命官噤若寒蝉,乌云压城。
也就是在这个所有人都不再敢说话的时候,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站了出来,挺身而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结果不难猜,他被刘瑾诬蔑为了奸党,在那份奸党名单中位列第八,被锦衣卫的人给拉了出去,扒下裤子廷杖四十,被打的血肉横飞,当时,更是有些人直接被当场打死,可见廷杖之重。
原本的世家子,那里吃过这等苦,受过这等罪,被打了四十大板后的王阳明,此时已经是奄奄一息了,后又更是打入了堪比地狱一般的锦衣卫的诏狱,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
什么是诏狱?
晚明的民族英雄瞿式耜(qu shi si)曾这样形容锦衣卫的诏狱,“一属缇骑,即下镇抚。魂飞汤火,惨毒难言。苟得一送法司,便不啻天堂之乐矣。”可见诏狱的可怕。
哪怕诏狱再可怕,王阳明到底是王阳明,一阵感慨之后,还是很快的振作了起来,诏狱里的那段时光,为了不荒废时间,甚至是开始自行推演起周易来。
一段时间后,王阳明被放了出来,贬官贵州龙场,并不是因为刘瑾善性大发,相反,这反而是刘瑾的别有用心。
如果王阳明不明不白死在诏狱中,难免会有些麻烦,因为王阳明有一个状元父亲王华,这时的王华因曾给孝宗皇帝讲过课,已然是文人们的精神领袖,刘瑾虽然权势滔天,但若真要处理不好,说不定会引来文人们的反扑。
王阳明画像
那么将王阳明贬官到龙场,无疑是最好的办法,龙场那是乃是荒蛮之地,毒虫遍地,瘴气弥漫,又远隔千里,是朝廷重要的流放之地,无数人埋骨其中,贬官到那里,其实就是流放!就是打算要了王阳明的命。
王阳明接到处罚,叹了一口气,在探望过祖母后,就拖着病体赶起路来,向着贵州龙场赶去,在走到杭州的时候,赫然发现竟然有锦衣卫在跟踪他,原来,刘瑾甚至都不打算让他赶到龙场。
死亡的紧迫感,让王阳明紧张了起来,他还不想死,他还渴望成为圣人,于是就想了一出金蝉脱壳的计策,先是写下遗书,将帽子鞋子扔入江中,随后自己也果断的投入了钱塘江中,不过这时已经有商船接应。
这也就有了之前的那一幕,可天有不测风云,他们一行人竟遇到了台风,商船不能航行,王阳明只能离开,告别船主后,寻路而走不知不觉走到了武夷山间,冷风拂脸,狼猿哀嚎,只能在山间的一破庙中休息。
接连的打击让他感到了深深的迷茫,开始怀疑自己所作的一切到底值不值得,他也终于开始感到了害怕,人一害怕,想到一定会是家,他连夜转道奔逃到了家里。
王华
面对老父亲,王阳明惭愧的低下了头,道:“给家里添麻烦了。”
谁知老父亲将双眼通红握着王阳明的手颤抖道:“你做的很好,一直做的都很好。”
父亲的鼓励让王阳明彻底坚定下心来,第二天便离家,远赴贵州龙场,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后王阳明于龙场悟道,开辟一代心学,成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来,最后一位儒家圣人,陪祀孔子,同孔,孟,朱并为儒家四圣,独断青史上下五百年。
没有谁会一帆风顺,可若是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唯有逆风而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