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是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宋微宗时的进士,1129年被任为川陕宣抚处置使;1135年,被任为宰相。那时金兵大举南侵,形势严峻。他重用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将领,度黜庸儒的刘光世等,一时金人谈浚变色。后来他被奸贼秦松排挤在外20余年。
公元1155年,张浚复官为观文殿大学士、洪州通判。这时恰逢他母亲去世。张浚想到20年间,由于秦桧等人的破坏,边界设施荡然无存,防守松懈;又听说金主完颜亮篡位而自立为帝,不久一定发兵南侵。自己是国家大臣,有义务与国家同哀乐,于是将母亲的丧事搁置一旁,上疏奏章,议论形势,指出南宋政府务必要做好抗金准备。这时秦桧虽然已死,可是宋钦宗身边还有沈该、万侯肉、汤思退等一帮投降派。他们诬蔑张浚是个犯人,是故意制造紧张空气。宋钦宗是非不分,又将张浚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
1161年,金兵果然大举入侵,朝野为之震动。这时宋钦宗已死,新即位的宋高宗恢复了张浚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的职务,后又为判建康府兼任行宫留守。宋孝宗时,张浚又被任为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进封魏国公。张浚召集山东、淮北的忠义之士,补充了建康、镇江两地的军力;他下令在军事要地都建起城堡;还给江、淮增设了战舰,充实弓矢器械。
由于防备严密,驻扎在河南的金兵虽有十万之众,也没敢轻举妄动。可是南宋朝廷中主张投降的汤思退、尹稿之流,对张浚恨之入骨,蔑张浚的备战是空耗国家资财,迫使他又一次含恨离开朝廷。张浚被罢官之后,仍忧国忧民,多次上疏,规劝皇帝要重用贤臣,如听信尹稿之流,必误国家大事。
他的一些至亲好友劝他说,你既已不受朝廷信任,被罢官免职,就别再操心朝廷中的事了。张浚听了这话,很不以为然,说道:“君臣之间的情意,是天经地义的。我是受了皇帝的厚恩,曾经长期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现在虽然受小人排挤,离开朝廷,但我仍然天天盼着皇帝醒悟。因此我心里有话,怎么能不说呢?假如皇帝想再用我,我应当在令下的当天就启程上路,绝不能以年老多病为由而推辞。假如我照你们这些人说的去办,成什么人了?”众人听了,无不肃然起敬。
遗憾的是,在归家途中突然生病。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我曾经在朝廷做官,但没能收复中原,洗雪国耻,现在就要死去,没有脸面去见祖宗。所以我死之后,你们不要把我葬在祖宗的墓旁,而葬在衡山下就行了。”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