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章书法
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原姓名陆坚,又名静坚,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一峰道人、大痴道人、井西老人和净墅等。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颇有趣味。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江苏常熟人。一说浙江平阳人,因他的《山居图》自题落款为“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
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黄公望的山水画,很多创作于70岁以后,在富春江畔创作的《富春山居图》,用水墨技法描绘中国南方富春江一带的秋天景色。在构思时,他跑遍了春江两岸,用六、七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
他在创作风格上主张学习前人,并提出见到好山好水就随时写生,不被动绘画创作。作为地位显赫的富贵文人画家,王原祁更关注纯真的绘画语言,他"为艺术而艺术"的迷狂心态,值得后人学习。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纸本 33cm×636.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清 沈德潜楷书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释文:
黄子久《富春山居图》系纸本,长尺许,阔三丈余,写付无用和尚者,起至正七年,成至正十年。未成时,恐人巧取豪敚,先书无用本号,后缀成立,见子久跋语中。后有沈石田、文文水、王百榖、董思白、邹衣白五跋。其元人及明初人跋,归石田时已经脱落矣。按子久於元四大家中为冠,而此卷又为生平神来之笔,比之右军兰亭不虚也。入国朝,归高江村詹事,詹事以六百金收之后归王俨斋司农,亦如其直。司农没,仆人挟之来苏,逾月无售者,旋转之维扬矣,计詹事、司农品地声势,极一时之盛。今不三四十年,如春花飘零,云烟解散,而山人笔墨长留人世间,洵穠华难久而漠寂者多味外味也。雍正戊申观於黄鹂坊某氏,时六月二日。
戊申岁,於黄鹂坊某氏阅黄子久《富春山居图》,时俨斋王司农家人持卷求售,索直千金。吴中无大力者,将之维扬,后亦不知所之矣。乙卯秋,予寓京师,程子蒓江于安氏借得此卷,邀予往观,不啻重其故友也。书在明白为白石翁物,后归樊节推,最后归吴明卿。入国朝后,归高江村,后归王俨斋,迄今在三韩安氏。予既奇前贤名迹流传人代,若有鬼物呵护,其间又以文人学士不能有之,而为之主者惟侈宝玩之多、贾直之重以为豪举,此卷亦未为得所也。后有如白石翁者,或更当归之。右沈德潜二跋。乾隆丙午仲冬月。臣金士松奉勅补书。
▲清 金士松楷书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释文:
此石渠宝笈次等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乃安岐旧物。沈德潜所为两跋。自明沈周至本朝高士奇。王鸿绪。所珍藏叹赏者。及归天府。以校石渠旧藏富春山居图。始知公望真迹。久登秘籍。是卷特仿本之佳者耳。夫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其境地相远。淆于流别者。更何足道。若沈周以下。皆数百年来所称赏鉴家。而此幅又致佳本。当其赞美题识。流传珍弆。固自以为人世希有壮观。而不知一邱一壑之胜。不足与语岱嵩溟渤之境。一吟一咏之美。不足与入礼乐文章之府也。至伏读御制题公望真迹记。因一事获三益。触类于出治用人。即古人一笔墨之妙。而观其通。见其大。盖无在非精义要道之发。以公望之灵思神笔。具仰睿赏之有真。而即此规仿精良者。亦登次等。道无弃材。义有差等。仍命书沈德潜两跋于是卷末。更征化裁含覆之广大也夫。臣梁国治。臣刘墉。臣曹文埴。臣彭元瑞。臣王杰。臣金士松。臣董诰。拜手稽首恭跋。臣金士松敬书。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