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飞仙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韩愈的诗是家喻户晓的了,被选入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南)人,自称“祖籍昌黎”,故世称韩昌黎。二十五岁中进士,官至吏部侍郎。从政生涯两次被贬官,仕途一直不得志。死后谥文,后世称韩文公。
韩愈
韩愈这个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苦命娃,自小父母双亡,他父母年纪很大才生他,他哥哥韩会比他大三十岁,他的侄子跟他年龄差不多。他十岁时哥哥死了,因此他是跟着兄嫂长大的。他自幼勤奋好学,不过运气不佳,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直到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科考才中进士,那年他二十五岁。话说回来,二十五岁能考中进士,进入公务员行列,他也算是幸运的了。可是韩愈命运终究不太佳,中进士的欢乐没过多久,他的兄嫂就去世了,他回乡守丧五个月。
韩愈
就是这样一个曾经的苦命娃,却影响了中国历史一千多年。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出“文以载道”的主张,反对魏晋以来尚骈骊、重词藻的浮靡之风,强调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继承古人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来抒情达意的优良传统。清人吴楚材选明朝以前的优秀文章编著成《古文观止》,韩愈是入选文章最多的作者,共有24篇入选。
苏轼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王阳明也称赞他是“文人之雄”。
韩愈
韩愈的历史功绩之一是倡导了古文运动,另外一个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他推崇儒学,他的推崇方式是力排佛(佛家)、老(老子的道家)。他的文章《原道》被列为他入选《古文观止》的第一篇,恐怕并非因为此文是他最早的文章,而是编者另有深意,认为这是韩愈最重要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原道”,意思是探求道的本原,而这个道就是文中所说的儒家“仁义”之道,并非是佛家和道家所说的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博爱叫做“仁”,行为合符人情事理叫做“义”,从仁义出发去立身行事叫做“道”,自身本来具有而无需依靠外界影响就是“德”。韩愈所说的德“足乎己、无待于外”,是不是很像王阳明说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韩愈
韩愈直溯到上古时期,他立“道统”为:尧传舜,舜传禹,禹传汤,汤传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孔子,孔子传孟子,孟子死后便失传了。
韩愈认为儒家的道统,到孟子后便失传了,后来又被佛老夺志。他不顾流俗的反对,毅然辟佛,认为佛自西域而来,不是中国先王的教化,而且佛氏引人出家修行,废弃伦常,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不事生产,徒为民害。
韩愈在《原道》中引用了《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又兼韩愈提倡古文运动,摒弃专事虚饰的骈文,提倡朴实无华的古文,作为“载道”之工具。这简直就是宋朝的理学之前奏,难怪朱熹说《原道》的内容尽管不精,然而它的主旨是正确的。“其言虽不精,然皆实大纲是。”宋明理学也称“道学”,就是来自韩愈的《原道》。
韩愈《原道》所提出的儒家道统被宋朝理学家们所继承,然而他推崇儒学的方式是力排佛老,强调必须把和尚、道士还俗为民,烧掉佛经道书,把佛寺、道观变成平民的住宅。他的方式是全面否定佛、道两派,至于武则天、王维、白居易等人都是崇佛者,可见佛在唐朝之盛。韩愈的辟佛老有逆历史潮流,注定其失败,所以他被贬官也是很正常之事。
韩愈
到了宋朝,儒学跟佛学不像韩愈那样不可两立,而是出现了调和的现象,有思之士不愿意埋身经义,仅以科举为升官求禄之途径;他们课余多读佛、道之书,跟僧侣、道士交游,可以说这是宋明各位大儒都有的经历。理学先驱周敦颐等人从佛老中学习了很多优秀思想,又融合到理学中来,到朱熹集各家之大成,成为了一个历史高峰。
【飞仙时空】传播儒道佛国学传统文化,传播王阳明心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