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综合 > 正文

一代名将祖大寿,为何两度叛降却安然无恙?

2019-08-16 11:06:08   来源:东方头条   评论:0

在明清争局的后期,祖大寿于大凌河城和锦州城两次降敌,上演了先叛明降后金、后叛后金回明、再叛明降清的历史戏剧(清在1636年前称后金)。按照常理,明清双方都不可能让他继续活下去。

第一次,发生在崇祯四年(1631年)10月28日。此时,大凌河城已被后金军围困3个月,在增援无望、炊骨析骸的情况下,祖大寿出城投降。3万关宁铁骑,除战死大半外,剩下的11682人加入了后金军,关宁铁骑的精锐从此不复存在,后金变得更加壮大,明军力量再度被削弱。祖大寿投降后,说自己妻子儿女均在锦州城,趁城里不知自己已降,愿带一支兵马去当内应,夺取锦州。皇太极真的放祖大寿去了锦州城。祖大寿进城后却继续组织防御,抗击后金军。辽东巡抚丘禾嘉向朝廷参奏祖大寿率队献城投降。正常情况下,皇帝一定会下诏降罪,然而,崇祯皇帝朱由检不仅没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统领锦州。

第二次,发生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春。此时,明军在松山之战中大败,被围困了整整一年的锦州城粮绝援尽,杀人相食的惨状再度重演。三月初八,祖大寿在为大明再度守土10年后,亲率部众出城,再度投降。祖大寿背弃了自己的诺言,进锦州后,一去不返,皇太极多次向城中去信,劝其莫忘约定,祖大寿置若罔闻,皇太极怎会不生杀心。然而,当祖大寿第二次不得不降,跪倒在崇政殿时,皇太极竟然走下宝座,亲自将他扶起,好言抚慰:“你上次背叛我是为了你的主子,为了你的妻子儿女和宗族。我曾经对大臣们说过,祖大寿一定不能死,如果以后再次投降,我也绝不会杀他。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只要以后能够尽心尽力就可以了。”

第一次降敌,祖大寿让关宁铁骑精锐尽失,崇祯皇帝一定是想扒了他的皮。第二次降敌,有背信10年的情节,皇太极一定是想抽了他的筋。然而,明皇也罢,清帝也罢,都不仅不杀,反恩宠有加。初看起来,或匪夷所思,或以为二帝心胸宽广。其实,对于封建皇帝来说,背叛焉有不杀之理。不杀,一定是这个人活着还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罢了。 先来看看崇祯皇帝朱由检为什么不杀祖大寿。

对于大明而言,自中叶以后,抗击女真事关国家生死存亡。明在辽东的军事力量,先后有三股势力。一是李成梁系统的辽军,二是祖大寿系统的关宁辽军,三是毛文龙系统的岛兵。嘉靖时始,募兵制度发展迅速,边关将帅以招募手段,选用精兵良将,并以优厚的报偿招募一批亲军和心腹将帅,他们的素质和装备都优于一般军队,为了控制这部分精兵,将帅们采用宗族式的管理方式,把这些亲军的将官当做义子、义孙,把众多的兵丁当做家丁。主帅是最高指挥官,同时也是家长。这种家丁制度,在明朝中后期的边关大行其道。李成梁的辽军,称为“李家将”部队,毛文龙的岛兵称为“毛家将”部队,祖大寿的关宁铁骑称为“祖家将”部队。

三股势力都是大明抗击女真的主要力量。十七世纪初,“李家将”衰落下来。崇祯二年(1629年)五月,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后,“毛家将”瓦解溃散,各寻出路,改换门庭。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至此,祖大寿的“祖家将”成为大明抗击女真前线最后的劲旅。“祖家将”的势力究竟有多大?想来,崇祯皇帝和大明朝廷是十分清楚的。在祖大寿的兄弟子侄中为将帅的,兄弟行的有祖大乐、祖大名、祖大成、祖大弼、祖大春等人,子侄辈的有祖泽润、祖泽洪、祖泽远、祖泽溥、祖泽淳、祖泽源、祖泽沛、祖泽盛等人,孙子辈的有祖良壁等人。祖大寿同辈的大都官至总兵,比如祖大乐、祖大弼都任总兵多年。子侄辈的大多为副将,比如,祖泽润、祖泽洪、祖可法。祖大寿别支子侄和年辈稍晚的,多为参将和游击。祖家的三辈人,组成了从总兵到副将,再到参将、游击的军官团骨干。而这只是“祖家将”的一部分。

用历史学家李洵的话说,“祖家将”是以祖姓亲属将官为主体,配合以非祖姓亲信将官而成的军事实体。除了上述亲属将官,祖大寿还有一批亲信辽将,如:副将刘天禄、张存仁、曹恭诚、韩大勋、孙定远、裴国珍、陈邦选、李云、邓长春、刘毓英、窦宪武,参将、游击吴良辅、高光辉、刘士英、盛忠、施大勇、夏德胜、李一忠、刘良臣、张可范、肖永祚、韩栋等。他们都不姓祖,但都是“祖家将”,都是祖大寿的心腹。

在明末,“祖家将”已经发展为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同时,也是一个族党集团。这张亲属网的内部凝聚力非一般军队可比。祖大寿和几个弟弟都是吴三桂的娘舅,祖大寿的子侄都是吴三桂的表兄弟,祖大寿的非祖姓部下,也大多与吴三桂有金兰之谊。而吴三桂是谁?宁远团练总兵是也。大明抵御女真人的最后防线是宁锦防线,而宁锦防线上最重要的两个支撑点就是宁远和锦州,一个归吴三桂镇守,一个归祖大寿镇守。

祖大寿是“祖家将”的灵魂,“祖家将”无不唯祖大寿马首是瞻。如果没有祖大寿,在辽东,谁能统领这支劲旅?如果没有祖大寿,宁锦防线必将土崩瓦解,还有哪支部队可以为大明御敌?就是朝廷的安全也难以保障。对此,崇祯皇帝焉能不知。虽然恨得牙痒痒,在几次要求祖大寿进京被推托之后,也只好作罢。 再来看皇太极对背离诺言、继续与清军为敌的祖大寿为什么也不动杀机。

其实,皇太极和崇祯皇帝朱由检一样,对祖大寿恨得咬牙切齿。但是这恨,与祖大寿为大清注入的力量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与祖大寿对“祖家将”的影响相比,根本不敢一提。

崇祯四年(1631年)的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第一次不得不率众投降,计有总兵官以下、把总以上175人,士兵11568人。这些都是关宁铁骑的精锐,以大凌河之战的残酷程度,能存活下来,哪一个不是精兵强将。这些兵将加入后金军,皇太极做梦都会笑醒。然而,这175位将领、11568名士兵,都在拭目观望,祖大寿二次投降如果得不到善待,会发生什么呢,可谓不言而喻。此时的“祖家将”,就像随时准备倾巢出动的马蜂窝。皇太极决不会也决不敢去招惹祖大寿这个“蜂王”。

崇祯十五年(1642年),祖大寿不得不再次向女真人投降,清朝再次获得大批“祖家将”将领。“祖家将”官兵被编入37个牛录,其属于正黄旗7个、镶黄旗5个、正红旗5个、镶红旗2个、正白旗2个、镶白旗8个、正蓝旗5个、镶蓝旗4个。至此,清朝的汉军旗扩大成为八旗。大凌河之战和松锦之战的“祖家将”降官,祖泽润任都统,其他人分别担任各旗副都统和参领等主要职官。无论入旗的降官人数、六部二院的部署或八旗武职的配置,皇太极都进行了表面意义上的“八家均分”。“祖家将”势力太过强大,让他们分散开来,融入八旗,既可以增强清军的力量,也可以让“祖家将”的力量不至于过于集中。在这个过程中,皇太极没有忘记增加自己在八旗中的分量,他和长子豪格垄断了祖大寿、祖大弼、祖大乐、祖泽洪等“祖家将”的核心成员。因为“祖家将”,皇太极大清皇帝的地位更加稳固。

总的说来,皇太极争取汉人、争取辽兵的战略,可谓大获全胜。但如果没有祖大寿,这个战略很难奏效,在大凌河、在锦州,我们都看到,祖大寿说不降,“祖家将”饿到人吃人,也力战到底;祖大寿说降,“祖家将”基本尽数跟随。虽然招降了“祖家将”,“祖家将”也分散到八旗,但祖大寿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觑。如果杀了祖大寿,汉军八旗必将生乱。这不符合大清的国家战略。

皇太极在祖大寿背信的问题上肯定是窝了一肚子的火,却也只能作罢。更何况他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呢。

在明清争局的后期,祖大寿和他的“祖家将”举足轻重,对于大明,他们是卫国的长城。对于大清,一旦争取过来,等于加速了入关的步伐。对此,明清双方都高度重视。所以,祖大寿叛而降,降而叛,叛又降,背信负恩,明清双方却只能耐住性子,谁也不杀他。据说,多尔衮也曾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在入关后领军向南征战,然而,祖大寿除了在大凌河城和锦州城的两次不得不降外,至死没有向自己的明朝旧主挥刀。这大概就是他的历史形象好于洪承畴和吴三桂的原因吧。

  责任编辑:

今日推荐

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11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致辞。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详细]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京举行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详细]

天天学习|中南海月刊(2022.09)

天天学习金色九月,喜迎丰收。9月,一个个瞬间令人难忘: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决定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出席中央军委晋升上将军衔仪式颁发命令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出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