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位于中原北部的赵国,成为草原胡人的掠夺对象,苦不堪言。
赵武灵王时期,他仔细分析了胡人骑兵的优势,决定组建自己骑兵部队,对付胡人。于是,推行了胡服骑射,使得赵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强大,赵国也一度跃为春秋五霸的强国。
可是,想要有一只反应快速的骑兵部队。战马,尤其是公马,这种宝贵的战略资源,成为当时中原国家最头疼的事情
这里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李牧”,赵国的名将。当年镇守雁门关时,他在城头上看到有匈奴人把百匹战马赶到河里洗澡。便计上眉头,叫军士把军中百余匹母马赶到河对岸,拴在树荫下。
母马嘶鸣四起,河中洗澡的公马听到母马的叫声,全都渡河奔驰过来。这时,守关的士兵们,尽数将公马赶到城里。匈奴人见了,勃然大怒,率众追赶过来,被预先埋伏好的弓箭手射杀,大败而归。这便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的“美马计”。
?由于公马个头高大、冲击力强、跑得快,在冷兵器的古代,公马组建的骑兵,往往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甚至于历史的走向。
“安史之乱”时,大将李光弼带兵和叛军史思明交战,史思明凭借强大的骑兵,和唐军互有胜负,相持不下。史思明的这些战马,大都是从塞北带来的,都是公马。比起唐军骑兵的母马,构成了不对称的威胁。
由于这些公的战马屡立战功,史思明视它们为宝贝,没有战事,就让人把这些战马赶到河里洗澡、放牧。
日子久了,李光弼想出获取这些良马的计谋。他派士兵到城中,高价收购带马驹的母马。
一天,李光弼又看见叛军把战马赶到对岸河边放牧。传令把收购来的母马赶出城去,而小马驹则留在城里。
母马被赶到河边,牵挂城里的小马驹,不停的回首嘶叫。叫声引起了河对岸叛军公马的注意,昂起头朝河这边张望,其中一匹公马动了情,下河向对岸游来,其它的公马也都跟着一起过来了。放牧的叛军,想拦都拦不住。
唐军的士兵见状,慌忙松开手中的缰绳,那500匹母马,怀念城里的小马驹,撒腿就往城中奔跑,叛军的公马也随着母马跑了过来。
叛军听说自己的良马跑了,赶忙派大队人马赶来拦截。可是,还没等到叛军打过来,那些公马早就跟着母马进了城。
这些公马被补充到唐军骑兵中,战斗力大大增强,使史思明的叛军吃了不少苦头。
通过这两则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在古代的军中,公马因其有先天的优势,一度成为军中的战马。而母马大都用于繁殖后代、托运粮草等。
编后语:随着阉割技术的兴起,骟马,也叫去势之马,逐渐取代公马、母马,成为骑兵部队的主力军。它不但拥有了公马的强壮,也兼有母马的温顺,安静沉稳、隐蔽性极佳,深受人们的青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