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个大分裂时期,连年战乱,诸国林立。越是这样的时期越是没有礼法的。但是要论那个时期是最无视礼法的,还数五代十国。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个大分裂时期应该是东周。但即使是在那样动乱的年代,大家还是名义上共同尊周王为天子的。一开始也没有诸侯称王。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诸侯有统一的实力,谁不尊重周天子就会成为被讨伐的对象。周天子当得也是比较惬意,虽然没有了那么大权力,但是诸侯国也不敢动他。直到后期各国实力发展不均衡,出现了超级强国才改变了周天子的地位。所以说这个时期,还是有礼法存在的,很多重要场合需要周天子出席并且点头同意。
下一个大分裂时期就是三国。三国初期,曹操虽然是真正的老大,但是他生前一辈子都是汉朝的丞相。而且汉献帝禅位是很符合礼法的。禅位虽然都是被逼的,但是也要走礼法程序。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既然是禅位,曹丕为魏王,国号便是魏。国号不能随便改。曹魏从礼法上看是正统的。虽然很多人更支持刘备的政权,但实际上刘备的政权没有曹魏政权合法。因为刘备也尊汉献帝为主,汉献帝没退位的时候,刘备也只敢称汉中王。而汉献帝禅位证明正统的汉朝已经过度到曹魏。刘备只是自立为帝。当时汉献帝还活着,刘备就建立了新的汉朝,当然是不和礼法的。这里只从礼法讨论合法性。
第三个大分裂时期是南北朝。这个时期由于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政权,对于汉族的一些礼法是不熟悉的。此时拿汉族的礼法来看那些政权也是不合理的。但是南朝一直是汉族建立的政权。刘裕取代晋朝的时候,也是先封了刘裕为宋王,赐九锡。后来晋帝禅让,刘裕的国号也是宋,符合礼法。并且曹丕和刘裕都是按照古代的制度,三次禅让才接受。虽然是走过场,但是也是礼法的一部分。而李渊作为鲜卑贵族,也受到了汉族礼法的影响。他的登基过程同曹丕和刘裕如出一辙,也是从隋朝接下来的。
接下来的就是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政权取代了另一个政权,而每次取代也都有很多禅位出现。但是这个禅位也真的是很强制,连表面工程都不做。赵匡胤也是如此,他的王朝建立得及其迅速。按理说,如果按照正常流程走,他也应该先掌权,让小皇帝封他一个宋王,然后再推辞一下,接受禅位。在他那是直接省略,直接禅位。五代的其他皇帝也是如此。很多皇帝都是上一位皇帝的臣子。可以说,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禅让,只是武力夺取皇位。
这也是为什么说五代十国是最无视礼法的时期。当皇帝的多是武将,这和前面提到的几位有很大差别。可以说,他们没有过高的政治素养。再者,时代也不允许。五代十国更换王朝和皇帝速度太快,夜长梦多。如果你要按照礼法来,可能还没登基,下一位皇帝已经崛起了。这是特殊的历史时期决定的。
五代十国之后,中国再没有如此混乱的大割据时代。后来的王朝都是一个接一个更替,没有诸国林立。总的来说,历代王朝还是比较重视礼法的。名不正言不顺,即使是帝王,即使是掌握权力,也要顺应礼法。让百姓能够接受,不能乱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