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气象学会是江苏省气象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注册、具有公益性和全省性的学术团体,是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单位,目前学会挂靠在江苏省气象局,业务活动接受中国气象学会指导。
1924年,高鲁、蒋丙然、竺可桢等我国气象学先驱以“科学救国”为己任,以“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为宗旨,共同发起组织了中国气象学会,得到国内气象界人士的积极响应。1924年10月10日,中国气象学会在青岛胶澳商埠观象台宣告成立,它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几个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之一。江苏省气象学会的前身就是中国气象学会南京分会,1949年10月23日召开了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会址定在南京大学气象系。
悠悠风云七十载
1960年,根据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有关精神,中国气象学会南京分会与江苏省科普协会气象学组合并成立江苏省气象学会。同年2月28日召开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由21人组成的第五届理事会,会址改设在南京北极阁2号。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省气象学会活动被迫停止。
1978年,江苏省气象学会恢复活动,6月召开了“江苏省气象学会恢复活动大会”。恢复后的省气象学会受省科协和省气象局党组的领导,挂靠在省气象局,1979年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
1987年,江苏省气象学会成立秘书处,由省气象局安排专职工作人员承担学会日常工作。1997年,秘书处设立“学术交流与组织工作部”“科学普及与咨询工作部”和“《气象科学》编辑工作部”。
1991年,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审议通过了第一部《江苏省气象学会章程》。2000年,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设立会徽的决议。
2009年10月23日,江苏省气象学会隆重召开纪念成立六十周年座谈会,学会理事会历任老领导老专家李凤鸣、王鹏飞、王式中、伍荣升、陆渝蓉、王明康、蒋维楣、余志豪、张培昌、翁笃鸣、屠其璞、孙照渤、濮培民、任广昌、周曾奎、朱盛明、徐南侠、齐瀛等出席会议。学会以“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推动学会工作再创辉煌”为题,回顾了学会的发展历程。老同志们纷纷发表感慨,回忆当年的工作经历,对学会工作寄予厚望。
成功创办气象科技期刊
1980年,江苏省气象学会创办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双月刊《气象科学》。该刊物主要刊登气象科学各分支领域的科研学术论文、短论和技术总结,以及国内外气象科学新理论、新技术的综合评述和气象科学学术动态报道等。
1992年起,《气象科学》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确定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998年被国家科委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0年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5年被中国气象局评定为“核心期刊”。
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建成开馆
南京北极阁有着近1600年的气象历史,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发祥地。早在1997年,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就提出要在南京北极阁建设气象博物馆。2005年,中国气象局批准立项,与江苏省政府共同投资建设。此后,江苏省气象局、江苏省气象学会多次进行调研论证,反复修改设计方案,精心组织施工建设。2009年3月,国内第一个气象专业性博物馆--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正式建成,2010年3月28日开馆,江苏省气象学会承担了博物馆的日常接待、维护的工作。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利用国立气象研究所原存的建筑,秉承“以物为证、以史为脉、以微见著”的宗旨,力图展现中国丰厚的气象历史文化资源,展示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成就。
如今的江苏省气象学会,下设15个学科委员会、5个工作委员会。江苏省气象学会与新中国同岁,2019年是学会成立七十周年。
近年来,江苏省气象学会在江苏省科协领导下,在挂靠单位江苏省气象局的支持和中国气象学会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气象科技工作者服务。在开展气象学术交流、普及气象科学知识、举荐气象科技人才、组织气象科技合作交流、编辑出版气象期刊、开展气象科技咨询服务、承接政府职能等方面继续取得成绩。 孙燕
来源:江苏科技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