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一年(1733年),35岁的吴士功高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从国家高级干部培训班毕业后,吴士功出任吏部主事(正六品)。从政的起点不低,工作又尽心尽力,但二十多年过去,吴士功还是个“道员”(正四品)。究其原因,就是吴士功在不紧要的岗位,却要去关心紧要的事。任御史时,他上奏:“部院大臣、督抚不应该安插亲信任道员、知府。”任直隶大名道时,他又上奏建议对巡抚、藩王等高官实行离任审计。中央领导一“对号”,觉得吴士功上奏是冲着自己来的。于是,吴士功被远放外地任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南巡。此前,黄河、淮河多次漫口,运河沿岸灾迹依稀可见,但进入鲁南后,乾隆看到的却是一派时和岁稔的丰收景象。乾隆大悦,命吴士功出任湖北按察使,代理湖北巡抚。
虽然受到了乾隆的重用,但中央的一些干部一直想罢免吴士功,无奈总不能操作到位。当贪官打,找不到吴士功搞腐败的证据;当庸官治,可吴士功又政绩有声。大伙儿左思右想,终于有了“新思路”:罢不了你的官,还升不了你的职吗?
恰在这时,陕西出事了。乾隆二十三年春,陕西大旱,百姓缺粮。吴士功被提拔为陕西布政使,代理陕西巡抚。此间,黄河冰汛,水路不通,外边的赈灾粮运不进陕西。大伙儿都等着看吴士功的好戏,没料想吴士功从宁夏雇用骆驼,通过陆路运粮解决了陕西的燃眉之急。
?陕西的救灾工作刚取得阶段性胜利,一纸调令又将吴士功调到了保定,出任直隶布政使。吴士功踌躇满志,通过深入调查,正准备大显身手,干几件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时,陕西遭遇雪灾,吴士功又被调任陕西布政使,代理陕西巡抚。
陕西抗雪救灾工作才理出头绪,吴士功就被提拔为福建巡抚。此时,福建正如烫手山芋,因为前一年,乾隆恢复“海禁”,台海两岸正闹群体事件,英国东印度公司也趁机在闽海滋事。而且,吴士功还得兼着陕西布政使,代理陕西巡抚。
在此期间,乾隆偶尔过问起吴士功的情况,得知他进步极大,屡屡升职,就夸奖吏部“知人善任”,至于吴士功到底在哪儿履职,日理万机的乾隆当然没空细问了。
?从湖北到陕西,再到直隶、福建,与其说是“重用”,还不如说是一种变相的“体罚”。不堪公务劳累和路途奔波,到福建后,吴士功终于病倒了,脑子也不好使了。
次年,台湾总兵因公款吃喝被人举报,乾隆令吴士功严查。吴士功上奏说:“公款已归还且有自首情节,宜减轻处罚。”结果,吴士功被权贵们弹劾,说他对属下事前管束不力,事后包庇袒护。为表现自己“严察”,乾隆下令将吴士功革职充边。后又因辖区内有人假造敕书获罪,吴士功用银赎罪获释,回故里不久就病逝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