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发现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79起,涉及车辆96辆(其中:47辆事故车辆接入了国家监管平台,28起事故在发生前10天内国家监管平台已进行预警提醒)。
【分析:79起事故中】
1、从车辆类型看,65%的事故车辆为乘用车、28%的事故车辆为专用车、7%的事故车辆为客车;
2、从动力电池类型看,86%的事故车辆使用三元锂离子电池、7%的事故车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7%的事故车辆电池类型不确定;
3、从已查明着火原因中,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19%的车辆起火源于碰撞问题,还有部分车辆的起火原因源于浸水、零部件故障、使用问题等原因。
北京理工大学张照生教授曾表示,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多数故障在最终发生时,电压、温度、绝缘阻值等参数会有表征。考虑车辆型号、状态等因素,目前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已开发出疑似事故车辆筛查软件,可十分钟内快速筛查疑似事故车辆。
2019年8月18日,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简称CEVE)发布会现场,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主任冯旭宁发布了《2019年动力电池安全性研究报告》。
【报告内容划重点】(后附 PPT)
1、最近两年的事故发生规律有相似性,电动汽车出现故障多在出厂后的第二年夏季;
2、事故原因拥有一个共性:从电池类型来看,多数事故车辆配备的是三元锂离子电池;从形状来看,较多事故来自于方壳电池;
3、已查明起火原因的车辆中,41%的车辆处于行驶状态、40%的车辆处于静止状态、19%的车辆处于充电状态;
4、自燃事故以机械滥用、电滥用和热滥用三类事故滥用情形为主。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容易发现也可追溯的滥用情况,以机械滥用和电滥用为主,热滥用会直接引发热失控,事故当中经常伴随有冒烟、起火和爆炸的现象;
5、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仍然是动力电池安全事故的核心原因,电池失控的触发条件当中,短路占绝大多数;
6、基于电池组的电成组理论,电池组的一致性可以通过图形量化评价;
7、内短路辨识算法,实车运行无误报,对极端情况下的内短路提前告警率达到99%以上。
作者 | 大维视界、冯旭宁(清华大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