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蟹季将至。
作为一名热爱美食的北方人,我没有体会过“一蟹上桌,百菜无味”,也捉摸不透品尝至鲜的乐趣——难道说一顿烧烤和啤酒还不足以解决?思来想去,打算在蟹季来临前,去一趟苏州阳澄湖。
在这片顶着无数光环的湖面上,章太炎夫人汤国梨曾感慨:“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中国国家地理》则更直接:江南的蟹当以阳澄湖所产最为出众,其名为“大闸蟹”,大闸蟹因阳澄湖而身价倍增,阳澄湖也因大闸蟹而秀色可餐……
可以说,不去阳澄湖,便不懂大闸蟹。
7月19日,我们驾车从洛阳出发,驶向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度假区。950公里,11小时,5个人,定速巡航的车载着好奇心与摄像机出发了。
天未黑透时,我们抵达阳澄湖。当车窗缓缓下降那一刻,湿热的风裹挟着浓郁的水草气息扑面而来,瞬间感觉脸上似乎被糊上了一层厚厚的蟹油。
所住酒店叫花间晚照,与湖面直线距离不到50米。放好行李,来到湖边,穿过小桥,走入亭台,脑海忽然飘过一个念头:我此刻脚踩几个亿啊!
每年,中国食客会消费约50万吨“阳澄湖大闸蟹”;而阳澄湖,每年只产3000多吨大闸蟹——正宗大闸蟹的比例连1%都不到。
阳澄湖蟹,去年的平均出湖价就要110元/斤(规格:母蟹2.5两,公蟹3.5两)。到了母蟹3两、公蟹4两的规格,基本上按只卖。那些体格超4两的母蟹及超半斤的公蟹,出湖价要翻数十倍。蟹季一到,周边食客会去湖里挑蟹,500元起一只的不在少数。
从国内各大闸蟹产区的出湖价来看,阳澄湖绝对算得上一枝独秀。究其原因,很多人会说“名气大”“产量少”……但当地蟹农们告诉你:决定价格的只有品质。在这个靠天吃饭的行当里,你除了需要祈求台风少来光顾,最重要就是耐着性子养,老老实实地养,没有什么捷径。
非常顺利,我们来到了养蟹人老王家里。
从1993年至今,老王养蟹已有26年。在设立阳澄湖度假区之前,他所居住的镇子名叫阳澄湖镇,所属的19大队也叫“渔业大队”。
寒暄过后,众人直奔主题——进湖看蟹。一阵阵轰鸣声中,三叶扁舟次第出发,两分钟后,我们驶入阳澄湖的开阔水域,视野随之豁然开朗。老王介绍,阳澄湖分为东阳澄、西阳澄、中阳澄三大湖域,目前,阳澄湖大闸蟹的湖泊围网养殖集中在东阳澄和中阳澄,面积约1.6万亩,大约占阳澄湖总水面的十分之一。老王家的蟹田,就位于中阳澄。
临近老王家的“地”,先看到的是一白一蓝两座水上小屋。白色的是老王晚上值班的寝屋,防小偷、防蟹逃;蓝色的是柴油发电机机房,24小时运转,带动增氧机为蟹田充氧。从湖面到蟹田,有一层渔网作门帘,四周是用毛竹扎起的防水布,将蟹田水与湖水隔开。
蟹田里水草茂盛,水质非常洁净。阳澄湖有句农谚:“蟹大小,看水草;蟹多少,看水草。”科学种植水草,不仅能为大闸蟹提供饵料,还能净化水质,为大闸蟹遮风挡雨。老王显然深谙其道。
眨眼间工夫,船体开始剧烈晃动,低头一看,不是蟹王出没,而是老王从湖里捞起了一网大闸蟹。原本想拿手机拍照的我们,因为怕掉进水里,只能坐在船上仰视。此时,大闸蟹距成年还需最后一次蜕壳,但它们的体态已经非常壮实。
捞上来的每一只蟹,老王都会观察其长势,以判断收成。常年撑篙抓蟹,老王手上长满老茧,即便蟹身有锋利的爪子,在他指间也不过是挠痒痒。
对于今年的蟹,老王信心满满:“应该比去年的还要好。”
在旁人眼里,阳澄湖水质清澈、水草丰茂,水底泥土坚硬,为孕育“蟹中之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天养”足以,不必“人养”。可如此一来,大闸蟹的产量和个头都将受到影响,蟹农也可能赔个精光。
养好大闸蟹,无可替代的是人。大闸蟹不只有9月、10月两个月的销售旺季,其他月份也需要蟹农耐心的观察和养殖。
每年开春,蟹农都要去挑选蟹苗。普通蟹农都是看大小按斤购买,老王却知道先把蟹苗倒扣过来,只挑选那些能够快速翻身的蟹苗。这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购买质量超半斤的母蟹所产的蟹苗,这道理很简单,基因好。
每年1月至3月是蟹苗投放期。投放密度全靠经验掌控,一般来说,每立方米水域投放1个蟹苗,给大闸蟹最为宽敞的生长空间,它们日后才会不负所托。
老王懂得依据时令去投喂饵料,这点类似苏州餐饮文化中的“不时不食”。春夏秋三季,饵料从螺蛳水草、玉米南瓜到深海带鱼,不靠一点人工饲料和添加剂。尤其是6月过后,蟹肥体壮,对饵料需求更旺盛,顿顿有鱼有虾,每月它们的伙食费就要四五千元,说吃得比人好,一点不为过。
到了捕捞季,老王全家基本无休,日夜以船为家,随时根据订单和食客要求,入湖捕蟹。养好后的大闸蟹,大概要淘汰20%,只有经过“海选赛”和“淘汰赛”的赢家,才能真正抵达食客的餐桌。
蟹季一过,到了12月,老王还要清洁塘底,检查毛竹、地笼等是否要更换,同时种植新的水草……如此往复,年复一年。
老王是所有珍蟹养蟹人的一个缩影。当天傍晚,我们在老王家吃了晚餐——清水煮大闸蟹。烹饪中保持食材的原味,有一种素面朝天的鲜美,那一抹香甜,是阳澄湖大闸蟹的招牌境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