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 > 正文

长春:现代农业擦亮“粮食芯片” 科技创新驱动“汽车强国”

2022-10-06 20:27:01     评论:0

编者按:“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胸怀“国之大者”,踔厉奋发,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在中华大地不断涌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为立体展现各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时代》系列主题报道,邀您和我们一起走进城市深处,感受十年巨变,看各地不负伟大时代、筑梦追梦绘就的壮美画卷。

央广网长春10月5日消息 经度:126.55,纬度:44.82。吉林省长春市榆树保寿镇红旗村金黄遍野,联合收割机正在稻田中穿梭,浓浓的稻香在空气中弥漫。

“今年稻谷颗粒比较饱满,平均每颗稻穗上有120多粒,大穗的能达到150粒,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民悦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徐禹庆手捧新稻高兴地说,今年合作社种植的近2000亩水稻,全部采用秸秆全量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黑土地更“有劲儿”了,水稻品质明显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吉林考察,就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制造业发展等作出重要指示,为这片黑土地发展把脉定向。

高标准农田上,收割机正在采收金秋新穗(央广网发 殷丽群 摄)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十年来,长春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77万亩,2021年粮食产量实现247.31亿斤,肉类总产量稳居副省级城市首位。与此同时,中车长客驶出中国高铁的“国家名片”、一汽旗下民族品牌红旗4年间销量增长60多倍、70颗“吉林一号”卫星守望天际……

长春的发展故事说不完,故事里的长春,刻着每个人的时代印记。

晨光熹微,听马达高速运转的律动

秋日微凉。

“哒哒哒……”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项目管理部的王冰铖发动汽车,用他的话说,从汽车打火的一刻起,就进入了一天的工作状态。“上班的路上,我就需要把一天的工作大体想好,包括我牵头做一些试验,状态怎么样了,还有项目的跟踪试验,该跑的一系列试验都要去落实。”

2020年7月,王冰铖以新员工的身份向前来中国一汽研发总院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演示了新技术的应用。“我们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就要做汽车强国。”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犹在耳畔。

中国一汽研发总院的各个岗位上,到处是火热的奋战场景:仿真测试员认真做模拟测试试验,整车网络设计师专研新技术,总布置工程师将车内空间不断优化,一辆辆自动驾驶车辆正在联调联试……两年来,中国一汽全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推动重大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项目,对树立民族汽车品牌的信心更足、步伐更快。

周时莹在对车辆进行整车电子功能检查(央广网发 中国一汽研发总院供图)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还面临着很大的资源、技术上的挑战,比如芯片、车载操作系统、自动驾驶核心算法等,都是目前急难的关卡问题,亟待突破解决。”中国一汽研发总院代理副院长兼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周时莹说,十年里,汽车工业最大的变化不仅在于技术的突破,更在于人的改变。

今年8月,周时莹参与到前期用户的营销,与贵州一家矿山企业推销车型的时候,真切感受到了来自前端客户对产品的回馈。“对方企业董事长说,你们并不像我原来想象的传统国企的样子,更像科技公司。”周时莹说,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会将终端用户的反馈集纳,并作用于产品的后续研发上,也就是说,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将影响着下一代汽车的模样。

红旗品牌4年销量增长63倍(央广网发 王强 摄)

作为长春“六城联动”的“第一城”,长春国际汽车城自获批以来,推动汽车产业换挡提速。2021年,中国一汽销售整车350万辆,营业收入7070亿元,并带动一大批重大项目落位、开工和建设,为开启下一个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释放澎湃动力。

旭日东升,听“金种子”在黑土地扎根的声音

榆树市保寿镇是“长春市现代农业水稻产业园区”,在红旗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理念深植沃土。民悦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有1920亩高标准稻田和750亩“鸭稻共生”稻田。农耕时节,大型机械在高标准农田春播、夏管、秋收;稻田鸭在田间除虫、除草,合作社将绿色大米注册了商标,畅销全国。村民尝到了现代农业、品牌农业带来的实惠。

“我们的粮食如果想提高产品附加值,必须走品牌路线,走优质化路线,事实证明这条路我们走对了。”徐禹庆说。

鲜食玉米加工延伸了玉米产业链条(央广网发 王晓敏 摄)

260公里外,被誉为“中国玉米之乡”的公主岭市大田玉米还在最后的灌浆。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公主岭市加强种业研发力度,选育出一系列适宜东北地区种植的新品种,现已繁育410个玉米品种、155个水稻品种、48个大豆品种,自主繁育的新品种形成了“公主岭种子”品牌。今年5月31日,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公主岭揭牌成立。

在一家鲜食玉米加工企业的生产车间里,一穗穗鲜嫩的玉米经过切割、清洗、塑装、蒸煮等程序,成为真空保鲜玉米产品,销往各地。自2012年成立至今,这里生产的鲜食玉米已出口16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玉米类产品电商销售额全国第一的成绩,带动800多人就业。

“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断研发属于我们自己的良种,先让全国人民吃上属于我们自己种的好玉米,再把它带到全世界。”该企业总经理隋书侠说。

鲜食玉米经过加工,走向市民的餐桌(央广网发 王晓敏 摄)

位于公主岭市中部的怀德镇三里堡子村,空气中飘着一股淡淡的辛辣清香。钢筋骨架的大棚鳞次栉比、成片的香葱鲜绿惹人喜爱、打捆好的香葱堆成了小山……

“每年12月育苗,2-3月份移栽,5月第一茬葱就上市了。今年我们村种植1600多栋大棚,大部分种的是香葱,平均每棚每茬保守收入在2万元以上。”种植大户于德算着经济账。2016年,三里堡子村搞起了香葱种植试点,香葱产业便在小村扎了根,这里还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三里堡子村民在整理新收获的香葱(央广网记者 李文清 摄)

“我们要踏踏实实把香葱种好,把棚膜产业搞好,不辜负这个好时代。”三里堡子村村民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如日中天,听产业长跑的搏动

午后的长春水文化生态园,树影婆娑。

65岁的吕欣背着照相机,在一处处老厂房前按下快门。“退休之后我喜欢到处拍拍照,可以说我记录了水文化生态园十年来的变化。”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前身是始建于1932年的长春市第一净水厂。2015年,净水厂迁址,留下了省会城市中难得一见的35万平方米生态绿地和不可复制的净水工业文化遗址。2017年,长春水文化生态园作为“城市环境改造与再生”的代表性项目,展开改造建设。2018年9月30日,改造后的园区正式向市民开放。

园区里,老树影笼着红砖厂房、工业风连廊串起古旧水车、新绿树藤爬满老式围墙……老建筑的斑驳与现代建筑的相遇,让这里别有一番风味。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只是长春推进“双碳示范城”建设中一个侧影。近年来,长春市新增公园107个、口袋公园168个,遍布城市大大小小的公园各具特色,绿化覆盖率达到42.17%,生态、绿色已成为长春最鲜明的城市底色。

“现在咱长春到处有公园,老年人再也不用在小区门口和年轻人‘抢道儿’了。”73岁的刘晓英说。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已成为长春鲜明的生态标识(央广网发 王强 摄)

在长春水文化生态园17号楼的双碳技术传播中心东北中心,一盘关乎城市绿色发展的“双碳”大棋,正在排兵布阵。

“我们现在正和长春市环保局编制长春市低碳零碳建筑、工厂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建设评价标准。我们将给企业一个清晰、可量化的技术标准。”双碳技术传播中心东北中心聂晓天向记者推演着实现工业低碳、零碳的三个步骤。

实现“双碳”目标,要依靠科技创新。长春新区的长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立于1991年,作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里见证了长春自主创新的发展,记录了1000多家科技企业的成长故事。

“长春礼物”城市文创产品中,科创题材独树一帜(央广网发 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24岁的孙溪梓目前是吉林大学的在读博士,2017年,还在读大三的他在“长春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拿到了20万元创业奖金。“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因为没有经验,这笔奖金该怎么用,我当时是没底的。”孙溪梓回忆道。

在孙溪梓犹豫之际,长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园区帮我们对接创业导师、评估项目、并指导我们把想法落地执行。”同时,服务中心定期安排的政策、法律、财务讲座,这让孙溪梓受益良多。2021年,孙溪梓的企业已创造营业收入437万元。

长春一生物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的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央广网记者 苏高格 摄)

近年来,长春科技创新果实累累。“吉林一号”在轨组网卫星达到70颗,光学制造、精密加工、电子信息等相关配套企业已近300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286户,增长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日月星辉,听创意搅动经济的声音

临近节日,长春汽开区东风大街上的一家商超人流往来。

许超是熟食区的一名售货员。因为熟食属于单独结算商品,介绍、称重、计费,许超和同事忙得不可开交,不足5平米的展区她每天能走上万步。

“最近咱们长春刚发了一波消费券,市民们可以直接用来结账,包括上年纪的顾客用起来也很易操作,既方便又实惠。”许超边递出一包酱牛肉边冲记者笑答道。

记者从长春市商务局了解到,截至9月15日,长春共发放2.3亿元的商业消费券。

农博会上开心逛展的长春市民(央广网记者 郭东隅 摄)

同样的热闹场景还出现在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

不沿边、不靠海,曾经是长春发展对外贸易的制约。2014年,国家第19个、吉林省唯一一个综合保税区——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正式运营。如今的保税区,仓库里摆满了来自全球的进口货物;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整装待发”;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商品让市民不出城就可一站式“海淘”……

“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了。尤其在双休日,单日平均客流量能达到两三千人次。”长春兴隆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一楼的安保感慨道。

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满载着“吉林制造”的中欧班列整装待发(央广网发 李季春 摄)

虫鸣阵阵,凉风习习。撑一顶帐篷,躺在舒适柔软的草坪上,品尝美食,逛逛集装箱集市……北京冬奥会之后的第一个非雪季,天定山滑雪场成了露营爱好者的假日选择。爬山、露营、滑草、滑翔伞等休闲方式,让淡季的雪场热闹起来。

“7个月前,我就从这‘飞驰而过’!”从冬季的雪道到淡季的“微露营”,“雪友”王明明自诩“没雪玩也快乐”。

近年来,随着冰雪市场的发展,长春多地滑雪场尝试改变“一季养三季”的传统模式,将经营链条延伸至四季。

夜色将晚,位于长春净月高新区的电影主题文化创意街区“长春电影嘉年华”流光溢彩。

光影烘托下的主题街区上,根据热门影视作品元素设计的商区美陈、定制商亭、各色潮玩吸引市民打卡留念。

文化创意,点燃了淡季“雪经济”,点亮了春城“夜经济”,为市民的休闲假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鸟瞰夜色下的长春西解放立交桥(央广网发 王强 摄)

是夜,城市的步子慢下来。

街路上,车灯流动,光影随行;遥远苍穹,“吉林一号”记录着黑土地的四季流转;浩渺星空,上演“木星伴月”的神奇天象。

长春之名源于女真语茶阿冲,茶阿冲是女真人渔猎前的一种野祭仪式,即或渔或猎时给天地一个知会,长春为茶阿冲的音转。茶阿冲,天人合一,敬畏自然,和谐万物。因为茶阿冲,渔猎与农耕的祖先,徜徉白山黑水,选择逐水草而居,訇然落户衣食之源、生命之根的伊通河畔,开始了长春之美。

茶阿冲呼唤绿水青山,因为茶阿冲,伊通河旧貌如今换新颜。作为一条震古烁今的黄金水道,那近700余里的波涛,浪花叠锦,承载着康熙三丈二尺宽运粮船六十余艘,南承辽河,北接松花江、黑龙江,一条水旱兼行的黄金航道,浩浩荡荡。当是时,伊通河“水清越底、游鱼如梭、两岸林木如篦”。

上世纪八十年代,浩浩荡荡穿城而过,赋予长春以独特气质与灵气的母亲河,曾失却她的温婉美丽。

“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2016年,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控源截污、活水补给、生态修复,各具特色和景观魅力的“三区”“五岛”“十园”,给予河流丰富的骨架和肌理;历史和人文杂糅并蓄,将文化与精神恒远传承。

一弯碧波正归来,伊通河上游,南溪湿地成为伊通河水进入长春的一道过滤网,一座座藏于地下的“集水基地”,就是一个个“净水器”和“补水器”;湖、岛、溪、湾、潭、瀑等多种水系间,杂花生树,鹰鹭翩飞,构成了地面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骑上单车,在曲径通幽中饱受清风拂面的畅爽;人行栈道,亲水活动空间和观景平台,畅享人工湿地的独特景致;脚踩鹅卵石,沿潺潺流水,享一段亲近自然的美妙旅程。

沿河向北,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花影浮碧、湖漾春晓、涓流云影;城市之南,有“城市之肺”之称的净月潭森林公园遥遥相望。

碧水蓝天,莺飞草长。水之汤汤,润我山川鲜亮;水之泱泱,着我城市新装。

长春,身披历史的绿衫走来,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上,步履铿锵。

(作者系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郭东隅 苏高格

编审:韩晓余 王文伟

视频:郭东隅 李文清 苏高格 杨宇航(实习)

  责任编辑: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

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11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致辞。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详细]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京举行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详细]

天天学习|中南海月刊(2022.09)

天天学习金色九月,喜迎丰收。9月,一个个瞬间令人难忘: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决定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出席中央军委晋升上将军衔仪式颁发命令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出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