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坚决遏制疫情向农村扩散蔓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地大面广的农村地区任务艰巨。
2月5日,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2月7日,我省再次下发《关于农村疫情防控措施抓实抓细抓落地的紧急通知》,要求坚决守住乡村防疫这道防线。
按照部署要求,全省2万多个行政村迅速响应,进一步把各项防控措施做细做实,坚决遏制疫情向农村地区扩散蔓延。
农村防疫工作到底落实得怎么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近日进行了探访。
防止疫情扩散,村组实施封闭
“大哥,今天过节吃的啥?”
“煮了汤圆。你们在村里还好吧?”
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通城县隽水镇油坊村十一组村民吴念兵,与居住在县城的哥哥通电话,互致问候。
今年春节以来,兄弟俩还未见上一面。早在农历正月初一,为了防止疫情蔓延,村里就封闭了通往城区的主干道,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
1月29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农业农村厅共同向全省农民发出倡议书,倡议不扎堆、不串门、戴口罩、勤洗手。省农业农村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公布“湖北农村防疫口诀”,号召农民朋友主动自觉防控疫情。
疫情防控,下沉到村。记者了解到,全省农村地区采取不同方式实施了村组封闭,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袁湖村疫情防控检查点,工作人员正在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体温检测、登记询问,通往城区的乡村主干道用土堆封闭,一辆铲车停在路边,以便有突发情况随时铲土开路。
村支部书记袁少敏介绍,凡是从武汉回来或途经武汉回来的村民,第一时间到村卫生室登记,随时检测体温,接受电话访问。
全省农村地区建立人员流动报告制度,村组相继组建村级疫情防控工作队,党员干部冲在最前沿——
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天门市新堰村村干部挨家走访,为村民们测体温,检查村民的健康状况。
通城185支驻村扶贫工作队、近千名队员全部就地转为疫情防控队员,明确包保到组到人。
监利实行“网格化”管控,由党员和镇村干部组成的“格格”们,进村入户巡查登记。
“小喇叭”一响,红白喜事取消了
“将女儿婚礼推迟举办,不能给疫情防控添堵、添乱。”2月3日,红安县华家河镇陈河村村民陈先楚将原本近日举行的女儿婚礼推迟。
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劝说下,陈河村5起红白喜事全部取消。
醒目的红色标语,村里的“小喇叭”,无时无刻都在宣传防疫知识和政策,农民群众逐渐对疫情有了正确认识,并积极进行配合,取消赶集聚会、广场舞、红白喜事等聚集性活动。
通城县油坊村村民活动室大门紧锁,门口贴着告示:“暂停营业,共同抗击疫情”。村民吴清华负责村民活动室的日常管理,平日里,村民们习惯在这里搓搓麻将,春节期间,吴清华主动关闭了活动室,劝告村民近期不要扎堆。吴清华说,有少数几个村民还存着侥幸心理,结果被其他村民狠狠告诫了一番。
在农村,老人、妇女、儿童居多,感染机率较大,一些年长的农民不习惯戴口罩,村干部便上门说服。“大过年的,家家关门闭户,活到六十岁头一回遇上。”公安县埠河镇老人鲍文敏终于意识到情况严峻,口袋里备好一个口罩,有时出门干农活或倒垃圾都不忘戴口罩。
“宣传发动农民,突出主体意识和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共同打一场群防群控的疫情阻击战。”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方亚飞说。
有生活需要,一个电话服务到位
每天上午10时开始,天门市麻洋镇方湾村党支部李书记的微信消息就响个不停:“豆瓣酱1瓶,鸡精1袋,瓜子1斤,生姜5元”……
将农民的需求一一记下,李书记第一时间报给镇上的超市老板,随后,超市派人将货物送至村口,李书记拿到生活物资后,分别送至各个农户家中。
村组采取封闭措施后,村民们的生活如何保障?
我省《关于农村疫情防控措施抓实抓细抓落地的紧急通知》明确要求,每个村要确定专人负责全村物资采购,集中统计需求,逐户送货上门,最大限度降低居民出行频次。
事实上,不少行政村或社区早已开展了“代购服务”,一支支生活物资代购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活跃村头。枝江市顾家店镇30名党员干部成为“代办员”,帮助村民集中采购所需物资,并送货上门。宣恩县以村为单位组建“代购志愿服务队”,农户需要什么物品,在微信群里招呼一声,志愿者就会送上门。
有了“代购”,生活物资不用愁,可如果农民在家中生病了,怎么办?
通城县马港镇潭下村熊先生是一位尿毒症患者,因治疗需要,每周要到县人民医院做透析。出行的道路隔断了,但治病一刻也不能耽误,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镇政府给他安排了爱心专车,免费接送其往返县城。
“我们了解到,潭下村、程坳村等几个村有多名病重患者,于是开通了马港至县城的爱心专车,为有特殊情况的群众提供服务。”马港镇党委书记夏效禹说。
基层党组织引领,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农村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正深入推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