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后浪"翻涌,折射网络文化的主流化进程

2020-05-09 08:47:26     评论:0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有些不一样,一支名为“后浪”的演讲视频在朋友圈刷屏。据统计,截至5月5日下午3点,《后浪》的B站视频点击量已超过1000万,弹幕数量达到了17.1万条。更有意思的是,《后浪》先是获得了无数肯定,旋即遭到不少批评,“红”与“黑”的变奏,使之成为一种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

我以为,《后浪》首先是一次形式新颖的代际对话,也可视为面向年轻人的一次喊话。长江后浪推前浪,是社会代际更替和文化革新的客观规律。而代际之间的文化对话,是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社会群体的青年,客观上代表着明天。任何一个对社会进步抱有责任感和自信力的人,对于扑面而来的“后浪”纵然一时无法接受,最终会持理解、和解的态度,并寄予无尽的希望。因此,相信未来、讴歌进步、赞美新生,本就既有价值的内涵,也有美学的意义。对此,《后浪》作了充分发掘。

视频里的演讲者何冰,出生于六十年代,在年龄上当然已属“前浪”,但他深受B站用户喜爱,出演的《大宋提刑官》等作品在B站拥有颇高的点击与影响。视频中,何冰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以及他本人老戏骨、实力派的“人设”,都确保了《后浪》作为一次表演具有令人满意的完成度,也因而诠释了代际对话的意义。设想一下,如果把演讲者换成某位“流量担当”的小鲜肉明星,或人气十足的年轻“网红”,与何冰相比,或许既“后”且“浪”,但视频的效果可能大不一样。

所有“前浪”都曾是“后浪”,一切“后浪”也终将变成“前浪”。这是客观规律,无法违抗,更无法阻挡。而不同时代的“后浪”们,在各自社会文化河床中萌发、壮大、奔流,又终要以各不相同的面貌,汇入时代的巨浪。时代也因此而丰富多彩。《后浪》无疑带有鲜明的网络文化特性,从创意、名字、文辞到内容、平台等,又无不展现出网络文化“反哺”作用和主流化进程。

《后浪》是B站官方账号发布的,但也登上了中央一套的黄金时间,传统与新兴、庙堂与江湖,似乎在此实现了无缝对接。网络文化很早就被定性为青年文化,但如果回顾一下五四青年节的历史就会发现,一款网络文化产品以如此主旋律的姿态出现,并引起朝野关注,不但在五四青年节的文化景观中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其他的法定国家节庆中,也并不多见。今天,网络文化虽然已是覆盖几乎所有社会群体的文化形态,但它选择青年的节日掀起主流化的浪花,也可谓适逢其时。

有人说,《后浪》是一碗陈年的鸡汤,被感动的大多已是“前浪”;有人说,这支视频里充满了“前浪”对“后浪”的“奉承式”说教;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又一次商业味十足的狂欢。这些评价都有一定道理。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更看到,网络文化正在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底色”,深受网络文化哺育的一代人也正在成为社会的中坚和主力。这个群体,其实无法以年龄简单划界,不论是60后、70后、80后,还是90后、00后、10后,在长时段的意义上都可能是网络新文明的“后浪”。这也表明,时至今日,我们再用“亚文化”来定义网络文化多少有些方枘圆凿。二十多年来,网络文化遵循自身发展脉络,又与主流文化不断磨合,在塑造和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凝聚和展示着“浪打浪”般绵延不绝的改变世界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确实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里。我想,这才是《后浪》的真义所在吧。

  责任编辑:

今日推荐

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11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致辞。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详细]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京举行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详细]

天天学习|中南海月刊(2022.09)

天天学习金色九月,喜迎丰收。9月,一个个瞬间令人难忘: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决定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出席中央军委晋升上将军衔仪式颁发命令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出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