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旅游 > 正文

财政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杜绝“萝卜快了不洗泥”现象

2020-08-06 21:29:55     评论:0

 6日,财政部网站刊发了财政部部长刘昆发表在《中国财政》上题为《强化政治机关意识 坚决走好第一方阵》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要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一笔一笔审批,全程跟踪监控,坚决防止项目一批了之、资金一拨了之,杜绝“萝卜快了不洗泥”现象。

财政部网站截图

  文章称,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是发出一个“信号”,做好四个“对冲”。

 

  第一,适当提高赤字率,明确发出积极信号。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措施,将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以上,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积极对冲疫情造成的减收增支影响,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

  第二,增加政府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安排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分配给地方统筹使用,重点投向国家支持的、有资产收益保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加大各类结转结存资金盘活使用力度,多渠道努力增加可用财力,弥补财政减收增支缺口。

  第三,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将超过2.5万亿元。

  第四,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冲基层“三保”压力。新增加的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全部安排给地方,不折不扣用在落实“六保”任务和减税降费等方面。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加大对地方财力的支持力度。

  第五,加强预算平衡,对冲疫情减收影响。中央本级力求在执行中通过经济增长解决减收问题,在压减中央本级支出的同时,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实现收支平衡。

  文章指出,当前,要着力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财政政策和资金尽快见到实效,发挥好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一笔一笔审批,全程跟踪监控,坚决防止项目一批了之、资金一拨了之,杜绝“萝卜快了不洗泥”现象。

  文章还指出,落实“六保”任务,尤其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要靠市县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增加财政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共2万亿元,这些资金要全部转给地方,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下一步,要压实地方工作责任,切实落实省级政府当好“过路财神”、不做“甩手掌柜”的要求,指导地方用好直达资金,确保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用于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要充分发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作用,全面掌握资金去向及使用情况,确保有账可查。要同步加强对直达资金的日常监督和重点监控,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杜绝截留挪用。

  文章还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党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高度重视,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省级党委和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始终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在当前复杂形势下高度重视防范债务风险工作,不能因为应对疫情就不重视债务风险,不能因为财政困难就违规举债制造新的风险,绝不为解决短期问题而留下后遗症。

  刘昆表示,财政部门要始终秉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切实履行好职责,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把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将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今年,中央部门带头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对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和公用经费进行大幅压减。中央本级支出下降0.2%,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压支力度前所未有。同时,还要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确保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该花的钱要花到最需要的地方。

  刘昆还强调,在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的同时,要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好脱贫攻坚、污染防治、教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点领域支出,切实做到有保有压,节用裕民,把钱用在刀刃上。同时,要将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到预算管理中,提升绩效目标质量,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坚决削减低效无效资金,使宝贵的资金发挥更大效益。(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李伟

  责任编辑:

今日推荐

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11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致辞。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详细]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京举行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详细]

天天学习|中南海月刊(2022.09)

天天学习金色九月,喜迎丰收。9月,一个个瞬间令人难忘: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决定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出席中央军委晋升上将军衔仪式颁发命令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出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