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5月末M2同比增长11.1%,增速与上月末持平。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48万亿元,同比多增2984亿元;贷款余额增速升至13.2%,为连续第3个月回升。
“5月份,信贷和社融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说明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趋于平稳,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实体经济恢复情况较好。同时,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宽信用”状态正在加速形成。
对于5月份信贷社融高增长、信用扩张加速的原因,粤开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奇霖表示,在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成本出现了明显下降,一季度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8%,较去年同期下降近60个基点,债券融资成本降至近年新低。在银行充裕的信贷供给和低融资利率环境下,企业举债融资倾向比在高利率环境下更强。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认为,未来随着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继续发行,今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中的直接融资占比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5月末,M2增速继续维持在两位数的水平,达到11.1%,M1增速由5.5%反弹至6.8%,上升幅度明显。
对于M1增速,也就是流通中的现金加上活期存款增速的反弹,陈冀认为,这是因为企业经营活力逐渐回升。随着前期各类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落地,以及复工复产进度逐渐接近或达到疫情暴发前水平,M1增速逐渐确认了反弹趋势。
在分析M2的走势时,陈冀表示,虽然5月末M2增速与上月持平,但这主要是受1.31万亿元财政存款回笼资金的影响,财政存款单月新增规模为2005年以来之最。“疫情期间向后递延的税收在5月份出现了集中缴纳,在未来积极财政和税款缴纳正常化之后,M2增速大概率会延续上升步伐。”陈冀说。
在社会融资规模高增速和低利率的情况下,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义举认为,要关注企业资金套利行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
“债券收益率及贷款利率下行,与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或结构性存款产品出现利率的倒挂,存在套利空间。部分企业获得了低利率的贷款后,可能并未将资金用于生产,而是投资于股份制银行高收益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获取利差收益。”李义举说。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份,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突破12万亿元。李义举强调,这种资金套利行为的产生不利于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未来监管政策需规范结构性存款带来的套利机会。
此外,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5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2.4%,为货币政策打开了更大空间,在流动性较为充裕的同时,要加大对资金流向的监控力度,确保不发生空转套利和脱实向虚,切实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所需领域。
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温彬认为,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企业信贷需求将不断增强,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控,加快推进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及资金运用到位,落实好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更加精准高效地支持中小微企业等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