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器人+人工智能将使制造业更加柔性化、智能化,使制造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模式发生颠覆性变革。
新松机器人,国内机器人行业的领军和标杆性企业。踏着人工智能的浪潮,近年不断加大向智能领域进军,并在上海设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目标是重点突破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系列产品技术,将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搭建智能+的机器人应用平台。作为新松当家人,曲道奎去年还被聘任为上海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专访中,曲道奎表示,机器人+人工智能将解决中国制造业在推进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
记者:您如何评价当前上海人工智能发展水平,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上海而言有哪些意义?
曲道奎: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上发展快速,已形成了较成熟的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在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目前,上海集聚了全国1/3的人工智能人才,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脑智工程领域全国领先,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也在积极开展人工智能研究与人才培养;在产业集聚方面,上海集聚和培育了一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并推出了一份人工智能创新产品推荐目录,有效遴选优质的人工智能创新产品,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可以强化上海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建设,充分依托上海的人才资源、应用场景、海量数据等基础条件和开放优势,汇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深化开放合作和区域联动,将可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有效推进上海关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建设,引领上海高质量发展。
记者:如何看待这一轮的人工智能大潮的崛起?下一步发展,您认为有哪些需要突破的地方?
曲道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中国进入了一个智能+的时代,机器人恰恰是智能+的巨大应用平台,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载体和应用领域,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工具。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机器人加速智能化提供了无限可能,支撑制造业、国防安全、生活消费、医疗、教育、交通、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将为各行业带来颠覆与变革,智能机器人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对机器人行业来说,要把握发展机遇,在不断突破机器人技术的同时,加快推进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跨界融合,加速机器人产品智能化进程,真正实现由机器向机器人的进化与发展。
记者:当前不少国家都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要从哪些方面实现中国乃至人工智能世界高地的打造?
曲道奎:人工智能产业链包含基础设施层、应用技术层和行业应用层,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保持三位一体,齐头并进。基础层有效保障计算能力以及计算数据,推动半导体芯片、传感器、云服务、软件框架的自主研发,深化数据资源开放与应用;应用技术层进一步加强算法及应用技术的开发,解决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关键性技术问题;行业应用层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终端硬件(机器人、智能硬件)的融合,不断推动智能+系统在各行业的应用落地。
我认为,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应更加注重生产要素之间的匹配与互动,促进更多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融入实体经济,打造智能产业生态。比如,在产业与金融互动上,借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模式重新考虑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的定位和模式,依托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加速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产业孵化,在“发展产业”和“资本回报”之间找到平衡,在“重点支持”和“兼顾多方”中做出抉择,在兼顾产业发展的时间点和收购的时间点找到平衡,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窗口期。
记者:从机器人到AI+机器人,您如何看待这一行业的转变,对机器人产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曲道奎:早期机器人的典型特征是通过计算机编程和控制,在结构环境下长时间的运行,强调的是精度、负载、速度等指标。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使机器人更多具有感知和智能,更多强调的是机器人的自主性,在非结构环境下的智能和感知,机器人开始向智能时代迈进,逐渐的由机器向人进化,柔性、智能、灵活和易用。
机器人不只是智能制造生产线中的一台设备、一个制造环节,更是一个智能化的平台,能够提供柔性化、定制化生产及各类相关增值服务,从而驱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包括制造模式、生活方式的变革等。机器人+人工智能将使制造业更加柔性化、智能化,使制造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模式发生颠覆性变革。比如,机器视觉等感知技术,各种感知系统形成的数据的深入融合,同时运用AI技术,形成自主决策,实现机器人自主规划、作业、检测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