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企业并没有在它的核心技术上闯太多祸,因为这都是它看得见的东西。反而是在物流、供应链环节,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传化智联执行总裁陈坚说道。
过去几年里,“互联网+”是一个热词。尤其是传统行业里,当新概念兴起时,创新模式井喷式爆发,资本也开始扫荡市场。而物流行业,也被称为一个被资本偶然“扫”出来的行业。
2019年,物流行业发生的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融资案例不如过去那么频繁了,但单笔融资额大多数都达到了数亿元级别。资本投入的时间间隔拉长,比如今年的3月和7月,行业甚至出现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冷静期。
因此,当互联网领域开始谈“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的话题时,物流行业同样也需要思考:商业不是赶风口,而是要落到一个个具体的需求上去。那么,物流企业接下来应该怎么布局?
1 实体经济的发展呼叫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实际上是通过多年的发展逐步积累起来的过程。过去消费互联网时代,在消费端催生了花样繁多的玩法;而今天,这些创新模式开始将消费端的需求向上传导给上游的生产制造端。
“从我们自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到我们做服务产业端的智能物流平台,传化一直在探索实践怎么用好互联网,服务好产业端。互联网技术过去很好地服务了生活与消费,现在应该更好地服务生产与制造。我看到这一切正在发生改变,互联网技术和制造业已经开始融合。”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这样说道。
在生产制造端,尤其是在中国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这样一种经济特点下,从销售到采购,它的反应速度是非常慢的,即使是在人为的强行介入下,其效率、精准度也非常低。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制造业对降本增效的需求开始从单点突破向整体提升转变,“精益供应链”的概念成为大家口中的热词。
“很多时候,企业并没有在它的核心技术上闯太多祸,因为这都是它看得见的东西。反而是在物流、供应链环节,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传化智联执行总裁陈坚说道。
作为连接消费端与生产端的供应链环节,似乎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大有可为。
传化智联认为,产业互联网大的逻辑是智慧物流如何能赋能智能制造,真正实现将互联网这种工具或者说思维,推进到实体产业中去,带动生产制造企业新一轮的发展。
过去,物流行业的创新模式是站在行业的角度看行业。传化智联平台连接了中小物流企业、货车,解决了空载率的问题,完成了互联网对物流行业的基础改造。而产业互联网时代,模式的创新则需要站在产业的视角看行业。因此,通过进一步连接各类社会资源和自有资源,传化智联的触角不断向上游延伸,即推动智能物流服务生产端,持续帮助生产企业降低供应链成本。
但生产制造端不同于消费端,产业互联网并不那么好做。
2 物流供应链不是简单地做加法
从2016年开始,物流行业出现了大量以“供应链”命名的企业。这也反映出行业内某种意识的觉醒。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供应链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是相对割裂的,即只做了供应链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环节。
而整个产业对于物流供应链服务的需求,远远大于现有供应链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这里就不得不说到供应链的难点。
一是,企业需求不明确。在消费端,个体需求可以多样化,但消费者知道自己要什么;而在生产制造端,企业面临的情况就比较复杂,有很大一部分企业自身并不知道自己真实的需求是什么,因此需要为其服务的企业深入分析和挖掘。
“他的需求是需要你站在他的角度,有完整的供应链思维以及深厚的制造业底蕴,去帮他分析,最终一起想明白什么才是他最需要的东西。”陈坚说。
二是,专业性高、个性化强。供应链业务的行业属性非常强,它需要高度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而供应链的迷人之处也在这里,不同行业以至于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其需求都是个性化的。
因此,供应链不是简单地将各环节叠加,而在于从这些千变万化的组合中寻找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的平衡。
这是一条难走的路。物流行业中,像这样在各环节全面布网的企业,要么走得很慢,要么走得很艰难。
近几年里,传化智联依托于全国化的智能公路港网络,在线下逐步形成了仓储、分拨、运输、配送等涉及供应链各环节的服务能力。从一家企业到一类企业,再到一个行业,一步步形成产品化、标准化。与此同时,传化智联也在线上逐步构建了一个衔接各类货主企业、物流企业的“插座式信息系统”,形成了一个平台和网络,而后围绕这些业务场景提供支付、金融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有着制造业背景,再加上实体布局,使得传化智联在服务生产制造时,更容易读懂企业,并发掘他们的需求。也正因此,传化智联逐步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根据传化智联2019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达94.41亿元,其中营业利润达8.87亿元,同比增长83.50%;归母净利润6.21亿元,同比增长128.67%。
从中我们也发现,产业互联网最重要的使命,更多的应该是让数字经济来服务实体经济,通过产业与产业间的协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传化智联的做法,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产业融合。过去,行业里一直高举「互联网+|的概念,但在陈坚看来,今天已经不是「+」的概念,而是复合化的融合概念。
传化智联执行总裁陈坚认为:“互联网、物流、金融等等,它们之间不仅仅是叠加的问题,每一项事业本身就具有多面性,需要高度融合。它的本质都是围绕成本、效率、质量来走。要说叠加,只能说是人才、技术、能力的叠加。”
2)数字化转型。过去几年里,传化智联实现了从传化公路港到数字智能物流服务平台的转型升级。第一阶段,其核心解决的是集约化和标准化的问题;第二阶段,在集约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让它的形态更符合数字化运营的形态;第三阶段,传化实体平台通过信息化集成实现了全面互联互通。
目前,传化智联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一个个公路港连接成智能公路港全国网的同时,也在逐步连接供应链上的各类主体,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一键发货、货源实时整合、运力智能调度,物流在途跟踪的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此外还为企业接入专业的支付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结算和融资等问题。
3)轻重结合。传化智联完全可以用更轻的方式来运营。但整个供应链服务体系极度复杂,要借用互联网思维去赋能整个行业,不可能脱离它的实体运作场景,客户所需的服务是实实在在的、可以看得到的。因此,仅靠简单的线上化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正如“互联网+”兴起时,各种创新模式以平均每天一个的速度诞生,当大潮过去后,其死亡速度毫不逊于其诞生速度,存活下来的企业要么及时调转船头,要么收缩业务,实体经济将互联网泡沫一一戳破。而重的部分,实际上承载了一个个服务入口。
4)协同。阻碍制造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协同意识的缺乏。
传化智联执行总裁陈坚举了非常形象的一个例子:“就像小时候坐同桌,大家会在中间画一条线,一边是你的,一边是我的,而不是说今天我放不下了在你这里放一下,下次你放不下的时候再来我这里放一下。”
如何在其中寻找平衡?传化智联更希望扮演一个组织者的角色。
首先是传化内部的协同。在传化智联的智能物流服务平台上,有各类地面园区服务、物流服务,也有线上的信息系统服务和支付金融服务,他们自成体系,但又融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客户能够得到最优的组合。
其次是企业与企业间的协同。在平台化的构建当中,需要明确哪些是自己必须要做的?哪些是要和合作伙伴一起做的?哪些需要连接外部平台?整个体系十分庞大,没有一家企业能把所有东西都做完。
“企业掌握了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围绕核心客户,不断去挖掘客户的需求,然后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自己的劳动更有价值,而后从中间获取应有的利润,这应该是企业的本质。”陈坚说道。
通过智能物流服务生产端,来形成服务百万企业的格局,这将会是传化智联接下来的重头戏。而这就需要产业链上的参与者携手,一起走下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