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旅游 > 正文

俄罗斯航天:走出历史,走向未来

2019-08-02 11:42:34   来源:东方头条   评论:0

“联盟2.1A”运载火箭从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阿穆尔州的东方发射场升空。新华社发

在世界航天史上,俄罗斯创造了诸多“第一”:第一名宇航员飞向太空、第一次实现太空行走、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太空轨道空间站”……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作为苏联航天的继承人,俄罗斯航天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之痛,又如何一步步走出困境,重现昔日的辉煌?请跟随笔者梳理俄罗斯航天这些年来的发展轨迹。

昔日辉煌能否重现

1988年11月,一架名为“暴风雪”的航天飞机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在环绕地球飞行2周后成功着陆。这架被誉为苏联航天史上的“巅峰之作”的航天飞机,历经12年研制后首航成功。

在此之前,如今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也见证了苏联航天史上的众多高光时刻: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发射、世界第一位宇航员从这里出发前往太空……

然而,首飞仅3年,苏联的解体让整个航天飞机项目不得不被迫终结。2架完全造好的“暴风雪”号,一架因机库倒塌而报废,一架则静静地躺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博物馆里,在长时间的闲置中积满了灰尘。

正所谓“机运如国运”,一架飞机落寞命运的背后是一个国家航天事业的衰落。年老的俄罗斯航天人,都不会忘记那个时代曾经的辉煌。1957年10月4日,苏联利用多级火箭技术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成为第一个将人造物体送入近地轨道的国家。1961年4月12日,宇航员加加林搭乘“东方”号飞船,完成历时108分钟的飞行后成功返回地球。

这些人类进军太空之路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足以证明俄罗斯航天过去的辉煌成就。

冷战时期,航天工程成了苏联宣扬意识形态优越性并与美国争霸的工具。随着时间推移,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不计成本地为航天业输血的同时,束缚了社会应用航天技术的发展,也使相关科研机构丧失了向经济部门转移航天技术成果的动力。

发展思路上的偏差,让苏联航天工业挑起了无法独自承受的重担,又因为航天业无法反哺经济而让国家背上了包袱。其结果众所周知:苏联航天最终在美国航天面前败下阵来。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航天的发展一度受资金、政局等诸多因素影响几乎停滞不前。除了长期闲置后沦为博物馆藏品的“暴风雪”号,人类在太空的第一个长期基地——“和平”号空间站同样晚景凄凉,被提前放弃,于2001年化作坠入大气层的流星。当时有评论称,随着“和平”号坠毁的是一个时代——苏联时代的宇航大国梦宣告终结。

火箭变“烟花”事出有因

时间回拨到上世纪90年代,伴随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航天业90%的资产,单从规模上看,算得上“家大业大”。

可惜,这个继承者拿到手的却是个烂摊子。管理混乱、设备老化、人员素质下降……到1994年,俄航天业从业人数急剧减少35%,专家流失50%。更糟的是,由于军工订单一落千丈,大批分布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境内的配套工厂或倒闭或改行、地面测控系统和海外基地削减和关闭,原本环环相扣的硬件基础也呈瓦解之势。

航天业的盛衰事关国家安全与产业竞争力。心有不甘的俄罗斯一直试图通过改革创新扭转颓势,希望摆脱“吃苏联老本”的形象。但从近些年的航天发射状况看,无论“质子”火箭还是“联盟”飞船,依然沿袭着20多年前的基本设计。为国际空间站送货之余,俄罗斯航天部门还推出太空旅游项目,为的是挣些“外快”,以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

事实证明,“小修小补”绝非克服痼疾的良策,渐成“常态”的事故重创了公众的信心。2017年底,仅在一个月时间里,俄罗斯航天发射就经历了两次任务失败。2018年10月11日,“联盟”火箭搭载气象卫星入轨失败。

有报道称,赫鲁尼切夫中心设计制造的推进器质量不稳定导致意外频发。造成这方面问题有四大诱因:一是资金不足;二是监管不善;三是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四是航天产业基础支离破碎。

在外部环境上,曾经存在于美苏之间的、双方竞相斥巨资探索太空的竞赛,随着世界格局的变迁而一去不复返。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就连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开始逐步减少相关投入,一些非必要项目被陆续裁撤,曾立下汗马功劳的航天飞机亦“告老还乡”。

俄罗斯航天全面复苏

“我们将为俄罗斯航天发展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今年4月12日,一场隆重的航天日晚会在克里姆林宫大礼堂举行,普京总统在致辞《太空首飞》中表示,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和开发是俄罗斯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必须保持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领先地位。

太空事业承载着俄罗斯的光荣与梦想。每年的宇航节上,俄罗斯都会纪念加加林首次飞向太空的壮举,表明了俄罗斯对苏联时代航天辉煌岁月的眷念,以及创造更大辉煌的愿景。

解读近来俄政府以宇航节为契机,高调筹划未来航天事业发展蓝图的种种举措,今天俄罗斯对实现大国复兴梦的不懈追求跃然而出。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重新树立俄罗斯大国地位与威望,俄罗斯领导人多次强调太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并将太空技术及其运用作为国家优先发展领域。

为此,俄罗斯制定了多个太空发展规划,从中可以管窥俄罗斯太空战略,即通过积极调整航天产业布局、增加太空预算、争取更多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机会等措施,增强其航天工业实力。

除了保持在载人航天领域一贯的领先地位之外,俄罗斯也注重提升地球遥测、卫星通信、深空探索等领域能力,试图通过对航天事业的多元化发展,摆脱现阶段主要依靠代理载人发射与卫星发射任务以换取少量资金支持的窘境。

此外,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联合开发的“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计划也将继续深入开展。

近几年,随着一系列变革举措的不断推进,俄罗斯航天领域已开始全面复苏。在全球每年约3000亿美元的航天产值中,俄罗斯占有约3%的市场份额。其中,航天发射无疑是俄罗斯现如今最具优势的领域。有报道称,俄罗斯目前每年进行的航天发射次数在全球总发射次数中占比约20%,位居世界前列。

俄罗斯仍然在努力。2011年4月7日,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为纪念加加林飞天50周年召开了特别会议并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12日确定为“国际载人航天日”。

毫无疑问,从一国范围内的纪念日升格为全世界的纪念日,将更加激发俄罗斯续写“航天大国”辉煌、重振航天大国雄风的斗志。

  责任编辑:

今日推荐

习近平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11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的致辞。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详细]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京举行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详细]

天天学习|中南海月刊(2022.09)

天天学习金色九月,喜迎丰收。9月,一个个瞬间令人难忘:主持中央深改委会议决定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出席中央军委晋升上将军衔仪式颁发命令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出访...[详细]